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16篇
  免费   3808篇
  国内免费   4818篇
测绘学   5131篇
大气科学   13233篇
地球物理   3560篇
地质学   7042篇
海洋学   2956篇
天文学   484篇
综合类   3185篇
自然地理   1651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985篇
  2020年   827篇
  2019年   946篇
  2018年   619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1691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701篇
  2011年   1714篇
  2010年   1759篇
  2009年   1750篇
  2008年   1654篇
  2007年   1586篇
  2006年   1642篇
  2005年   1709篇
  2004年   1303篇
  2003年   1267篇
  2002年   1150篇
  2001年   1050篇
  2000年   1141篇
  1999年   922篇
  1998年   976篇
  1997年   891篇
  1996年   864篇
  1995年   778篇
  1994年   673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468篇
  1989年   31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9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文强  滕跃  唐飞  王金晓  许庆宇  张海林 《中国岩溶》2023,42(5):1047-1060, 1084
地下水是肥城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农业生产、煤矿开采、闭坑、矿井排水等人类活动影响,肥城地区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场都发生了变化,为查明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文章在研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水化学方法(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矿物饱和指数、离子比例分析)等,探讨肥城断块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均呈弱碱性,$ {\mathrm{C}\mathrm{a}}^{2+} $、$ {\mathrm{M}\mathrm{g}}^{2+} $、$ {{\mathrm{H}\mathrm{C}\mathrm{O}}_{3}}^{-} $和$ {\mathrm{S}\mathrm{O}}_{4}^{2-} $为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溶解;矿物饱和指数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绝大多数处于饱和状态,石膏和岩盐矿物呈溶解未饱和状态。(2)区内岩溶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mathrm{H}\mathrm{C}\mathrm{O}}_{3}-\mathrm{C}\mathrm{a}\left(\mathrm{M}\mathrm{g}\right) $型,其次为$ {\mathrm{H}\mathrm{C}\mathrm{O}}_{3}·{\mathrm{S}\mathrm{O}}_{4}-\mathrm{C}\mathrm{a} $型和$ {\mathrm{H}\mathrm{C}\mathrm{O}}_{3}·\mathrm{C}\mathrm{l}-\mathrm{C}\mathrm{a} $型。孔隙水主要为$ {\mathrm{S}\mathrm{O}}_{4}·{\mathrm{H}\mathrm{C}\mathrm{O}}_{3}-\mathrm{C}\mathrm{a} $型、局部出现$ {\mathrm{S}\mathrm{O}}_{4}{·\mathrm{N}\mathrm{O}}_{3}-\mathrm{C}\mathrm{a} $型。河流水化学类型相对复杂,包括$ {\mathrm{S}\mathrm{O}}_{4}·{\mathrm{H}\mathrm{C}\mathrm{O}}_{3}-\mathrm{C}\mathrm{a}·\mathrm{N}\mathrm{a} $型、$ \mathrm{C}\mathrm{l}·{\mathrm{S}\mathrm{O}}_{4}-\mathrm{C}\mathrm{a}·\mathrm{N}\mathrm{a} $型等。(3)区内地下水中$ {\mathrm{C}\mathrm{l}}^{-} $、$ {\mathrm{S}\mathrm{O}}_{4}^{2-} $和$ {\mathrm{N}\mathrm{O}}_{3}^{-} $含量相比1999年、2013年显著升高。裂隙水及岩溶水水质整体较好,局部呈点状变差,孔隙水及河水水质普遍较差,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化肥施用、禽畜养殖、生活污水下渗以及煤矿排水等。  相似文献   
142.
143.
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长江流域水系点多面广、复杂多样、瞬息万变等特点,对监测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针对大型地表水系的水质监测方式仍以人工取样结合实验室化学分析或现场手持式仪器分析为主,存在方法滞后、手段单一、频次偏低、面源缺失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新体制监测技术,突破实时快速、面源定量等现实需求,为长江水系统综合模拟提供可靠数据源。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光谱探测与计量分析技术,开发了地基、空基等体系技术与装备,在相关项目支持下,开展了体系化技术的示范应用,在长江干流关键断面、三峡示范区和鄱阳湖示范区进行了空—地立体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监测数据经云平台接入“长江模拟器”,为其综合运行提供了快速实时数据支持,也为未来流域大型水系综合监测提供了新方法和应用典范。  相似文献   
144.
王琪珍 《山东气象》2000,20(4):54-55
气象是与各行各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气象服务不仅是上至各级领导,下连黎明百姓的纽带,而且是把气象科技信息产品推向市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特别是在实现“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今天,气象科技信息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只有充分利用气象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趋利弊害,才能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实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目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平阴县气象局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市场的新路子。1 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平…  相似文献   
145.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数及函数间运算简化为普通的实数之间运算,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ARA-SSTFN)。结果说明: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ARA-SSTFN评价结果,比现有常规方法结果提供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更多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客观实际情况;ARA-SSTFN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旱灾害等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各种资源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问题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利用灰色相关分解混合像元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光谱影像处理过程中,特别是针对较低分辨率的影像,在进行理解和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使处理效果不佳.在研究混合像元的构成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相关方法成功的进行像元的分解,并给出分解模型和过程,最后试验证明灰色相关分解方法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7.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国逸  余作岳 《热带地理》1995,15(4):306-312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地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48.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其中之一是发扬民主、团结共事,需要正副职之间必须处理好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气象系统近年来大批年青化知识化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在工作中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当好副手,协助正职积极做好工作,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9.
国土规划是一门在地理科学、生态科学、区域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表现为复合型,包括三个部分;(1)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人地关系理论);(2)劳动地域分工和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理论(区域科学理论);(3)区域人地系统非平衡有序发展理论(区域开发的系统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0.

2021年8月7—8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是重庆2021年度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多源观测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低槽移入四川盆地诱发暖性西南低涡背景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跳跃性和极端性特征。大暴雨先后形成于西南低涡中心东南部、西南低涡东侧和西南低涡南侧暖湿的边界层辐合线附近。各阶段大暴雨均由移动缓慢、维持时间达3~6 h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形成,暖湿不稳定和弱垂直风切变为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涡度分析表明,西南低涡的发展主要源于低空辐合及垂直涡度输送效应,但暴雨区的正涡度发展与西南低涡并不完全相同,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较为显著。第一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西南低涡中心附近显著的低空辐合、涡度垂直输送及水平涡度倾侧效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暴雨区正涡度主要源于边界层辐合及边界层以上的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边界层辐合触发暖湿大气中的中尺度对流活动促进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大暴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