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54篇
  免费   10389篇
  国内免费   15112篇
测绘学   1773篇
大气科学   1851篇
地球物理   7043篇
地质学   49644篇
海洋学   4853篇
天文学   692篇
综合类   3570篇
自然地理   2829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621篇
  2022年   2135篇
  2021年   2398篇
  2020年   1810篇
  2019年   2413篇
  2018年   1656篇
  2017年   1647篇
  2016年   1802篇
  2015年   2077篇
  2014年   3319篇
  2013年   2564篇
  2012年   3062篇
  2011年   3208篇
  2010年   2692篇
  2009年   2834篇
  2008年   2695篇
  2007年   2540篇
  2006年   2671篇
  2005年   2375篇
  2004年   2082篇
  2003年   2006篇
  2002年   1990篇
  2001年   1954篇
  2000年   1726篇
  1999年   1808篇
  1998年   1719篇
  1997年   1792篇
  1996年   1630篇
  1995年   1537篇
  1994年   1493篇
  1993年   1320篇
  1992年   1302篇
  1991年   1115篇
  1990年   984篇
  1989年   750篇
  1988年   233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21篇
  1974年   14篇
  1954年   17篇
  194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本文以爱黎-海斯卡宁均衡补偿假设模式为基础,利用圆模板编制了滇西北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分析了异常的基本特征与壳内构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均衡重力异常和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和产能的识别预测取得了一些进展,而这之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是单井裂缝和产能的建模工作。本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致密储层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运用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进行裂缝和产能单井建模的方法,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建立裂缝和产能的灰色遗传过程识别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地貌、水系形式论述江汉盆地新构造的特点。指出江汉盆地为一继承性沉降盆地,同时新构造又具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有差异升降运动、掀斜和拗折运动。江汉平原第四纪植物孢粉组合反映气候冷暧交替。鄂西山地发育了山谷冰川,平原区为湖河交错,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云梦泽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58.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59.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0.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