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4546篇
海洋学   312篇
综合类   35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火山岩油气储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荣  王东坡 《世界地质》2001,20(3):272-278
火山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火山岩储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以及自碎角砾熔岩,包括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夺相、火山通道相、侵入相和喷发沉积相。火山岩主要靠相互连通的孔,洞、缝组成的网络来构成储集空间。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两大类。我国中-新生代玄武岩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一般是低声波,低感应,低自然伽玛、高电阻,高密度,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低频的强反射,层速度为2500-5000m/s。  相似文献   
852.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开展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对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从火山岩形成环境着手,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综合研究,明确火山岩风化壳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性以安山岩、凝灰岩为主;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分为风化黏土层、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及致密未风化带4层结构,其中强风化带储层物性最好,为主要的储层发育区;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对储层渗流能力有较好的改造作用;风化壳储层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断裂(裂缝)等因素的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距风化壳顶面480 m范围内,具有沿三带(靠近断裂带、构造高部位地带、有利岩相发育带)、一面(不整合面附近)分布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853.
有机酸对长石溶解度影响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罗孝俊  杨卫东 《矿物学报》2001,21(2):183-188
为明确认识有机酸(草酸、醋酸)对长石溶解度及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度、酸度下钾长石在含有醋酸根0.05mol/L、草酸0.0055mol/L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及草酸和醋酸对溶液酸度的影响,计算的结果表明醒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只发生在偏酸性的溶液体系中,并且随温度升高要求酸度增加,实际的络合能力降低,醋酸根的络合作用对长石溶解度的增加作用极及有限,最高时不足一倍;但醋酸能有效地缓冲溶液酸度,从而提高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上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出量的增加最多可达2个数量级以上,草酸的浓度太低无法通过缓冲溶液在较高的酸度下来促进长石的溶解,草酸和醒酸能否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取决于盆地流体的酸度及组成流体的缓冲体系。  相似文献   
854.
页岩储层测井评价是后期压裂改造工程的基础,通过分析柴页1井常规测井曲线特征,结合特殊测井和岩心样品分析化验数据,综合评价了中侏罗统大煤沟组页岩岩性、物性、地球化学、含气性、可压裂性等特征,获得了储层评价及工程改造参数。柴页1井中侏罗统大煤沟组至少发育128.1m厚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高电阻、低密度的特点;测井计算有利的富有机质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介于3.20%~4.20%之间,总含气量介于1.50~4.50m3/t之间,有利页岩层段脆性矿物含量介于45%~75%之间,划分出3个有利层组,第Ⅰ层组和第Ⅱ层组具有杨氏模量高、泊松比低的特点,有利于后期射孔压裂。  相似文献   
855.
在致密油成藏动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推动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膨胀力"与常规储层情况下浮力之间的区别。论述了在"膨胀力"作用下,石油在理想致密砂岩模型中的运移模式、运移距离及致密油藏扩张规律。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实例,建立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及裂缝对石油运移富集的影响。分析认为:由于致密油与常规储层油藏在运移动力及运移模式上的差别,致密砂岩中隔、夹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石油的运移,造成成藏上物性较好的"空白带";在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中,与裂缝直接接触物性较好的砂体是最具可能性的石油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856.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进行储层有效厚度统计、储层划分和油藏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岩性较为复杂,岩石种类较多、组分差异性大并且空间分布及内中的多种属性有着极不匀称的变化,当前国内外学者利用物探资料来判断准西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和物性试油法分别研究并互相验证进而综合判定物性下限值,避免单一方法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求取研究区不同层段的物性下限值,建立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与储层埋藏深度的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多为低孔、中低渗储层,中部区域孔渗相对较高,物性较好,向北部和南部物性逐渐变差;研究区石炭系1500~1900 m及1900~2300 m火成岩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09%、4.93%,渗透率下限分别为0.252 mD、0.198 mD;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储层埋藏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57.
曲流河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岩性界面具有穿时性,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法不能满足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对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解释的需要,急需探索有效的地震解释方法。采用基于探地雷达的露头探测、点坝复合体三维正演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震资料频率和地层厚度对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利用地层切片解释曲流河沉积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开发尺度的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发现:(1)高频地震资料中地震反射能够反映曲流河侧积复合体边界,而低频地震资料中反射同相轴与岩性界面一致;(2)不同厚度的点坝侧积单元地震反射特征存在差异,造成反射剖面的多解性。同时指出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的技术关键:(1)发挥地震资料平面与剖面信息的相互约束和补充;(2)将地质体作为三维空间发育的成因体,利用其平面与剖面特征的成因联系指导解释;(3)级次化解释方法,在不同级次上采用针对性的解释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墨西哥湾新近系地震沉积学解释,实现了曲流河点坝复合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刻画。  相似文献   
858.
以长春岭油田C107区块扶余油层为例,综合应用岩心、录井、动态及测试等资料,按层次分析的思路对曲流河储层进行了构型分析。在井上单河道砂体识别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对比方法进行了单河道砂体的井间对比。基于现代沉积,提出了"S"型、同向式、背向式和切割式4类点坝砂体的组合模式,结合点坝砂体厚度特征以及与其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8个点坝砂体,单个点坝砂体面积在0.02~0.16km2。综合录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在单井侧积层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对子井分析法,计算出侧积层的倾角为5°左右,侧积体的宽度为25~70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应用曲流河构型分析成果,指导了热采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859.
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非常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但由于白云岩埋藏深度大,勘探和研究程度低,目前的认识程度无法满足勘探的需求,尤其是白云岩储层成因和分布的认识。本文以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蓬莱组白云岩的精细解剖为例,测制解剖剖面9条,采集样品195块,系统的开展了岩石薄片、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新的认识。1)是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发育粉晶、细晶、中晶和粗晶四种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早-中埋藏期与海源流体有关的白云石化作用中,局部受到热液改造,其晶粒大小与原岩结构的粗细及孔隙空间的大小有关,原岩结构粗,形成的白云石晶粒就粗,原岩孔隙空间大,白云石晶粒就大。2)是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具成层性和旋回性,孔隙发育段总体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与高频旋回的暴露面有关,其载体以细-粗晶白云岩为主,孔隙主体来自原岩孔隙的继承和再调整,少量来自埋藏(热液)溶蚀作用,而并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白云石化作用建造孔隙,这一认识对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有效储层预测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0.
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我国拥有相当数量裂缝型低渗储层的地质储量,在我国油气生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开展低渗储层中裂缝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预测,无疑对我国的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中对裂缝预测及评价已经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方法,但是由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发育的多阶段性,对低渗储层裂缝的预测及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与进展、不同成因的裂缝预测方法、裂缝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