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443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通过对太行山东麓赋煤构造带中段井田构造的深入研究,认为临城、邢台、隆尧三个矿区的构造成因是重力滑脱运动;重新认识梳理了太行山东麓煤田基本构造形态;矿区内各个井田都是独立的滑脱体、多个滑脱体聚集形成的滑脱体群,覆盖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断裂的隐伏露头线应向西移动;以滑脱体为主体的井田构造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其形成机理去解释,传统方法可能导致井田构造解释失真,进而影响到井田经济价值评价和矿井开采。  相似文献   
72.
地表剥蚀、下地壳流变与造山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圈的流变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是地球科学新理论、新观点的重要渊源。最近的研究表明,下地壳普遍存在的韧性流是造山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下地壳物质层流变作用机制的调节下,地表剥蚀作用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地表夷平的因素,它还能打破地壳动力学和热力学平衡,引起地壳内物质和结构的重置,进而促成山脉的加剧隆升;地表剥蚀作用的强度既受控于造山带的抬升,也受制于地球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天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山脉的隆起、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变质作用以及相关的构造活动为例,说明在造山过程中,尽管传统意义上的造山作用与地球内部动力过程,即构造作用有密切联系,但是与构造运动的时空尺度不同,地表剥蚀作用也能够在相对较小的时空尺度内,通过影响和控制造山带下地壳的韧性流动,成为地壳抬升和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动力因素。对地壳的流变特性和变质变形研究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3.
藏东巴青县北部酉西岩组构造片理形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藏巴青县以北酉西岩组主要由石英构造片岩、钠长石英构造片岩、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组成,构造片理为近水平韧性剪切作用产物。宏观上构造片理构成了宽缓的背形、向形褶皱构造,构造片理上广布一期透入性拉伸线理,将构造片理展平,分布在透入性片理上的线理具明显优选方位,方向为280~100°。根据微观构造分析,韧性剪切指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构造片岩内发育多硅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其形成环境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温度确定为320~500℃、压力0·6~1·1GPa。多硅白云母40Ar/39Ar测年结果为(230±1)Ma,为中三叠世末期。酉西岩组构造片理(韧性剪切作用)与查吾拉—吉塘印支期构造岩浆带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5.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碳质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参与了金的迁移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本区特定的后碰撞地质背景下,在构造挤压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金成矿物质源于深源,成矿流体主要是变质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碳质围岩地层有机碳参与成矿,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及天水等流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与叠加,形成本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6.
哈大城市带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结构韧性是城市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是社会经济稳定性与恢复力的结构保障。论文借鉴复杂网络指标,构建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演化评价模型,以哈大城市带为例,对比分析多重城市网络结构韧性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多重城市网络层级性与匹配性存在分异,在层级性上,交通和金融网络趋于扁平,信息和创新网络趋于立体;在匹配性上,交通和创新网络分别表现为同配性与异配性且特征强化,金融和信息网络为异配性但特征削弱。② 网络结构韧性类型相对稳定,交通运输网络为“同配—核心边缘网络”,金融、信息与创新网络为“韧性网络”;韧性演化综合水平表现为创新合作网络>信息关联网络>0>金融联系网络>交通运输网络。③ 可以从整体结构、片区差异和要素流动三方面优化网络结构韧性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77.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与效率的发展协调关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才志  孟程程 《地理科学》2020,40(12):2094-2104
在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赋权法、SBM-DEA模型及发展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效率、韧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如下:①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整体上处于非有效区,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②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平均值为0.39,总体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③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较快上升—急剧下降—上升的趋势,呈倒“U”型发展;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大部分省区的发展度较好,而协调度较弱。④ 2000—2016年,水资源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度一直维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格局,失调省区的数量降低,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省区的数量逐渐提升,整体向协调趋势发展;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0年倒“E”型对称式分布格局向如今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级格局演变,格局分布与中国三大经济区基本吻合,可知中国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中国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抗风险与自我发展能力对连片特困区而言意义深远。经济韧性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应对冲击时抵抗、恢复、调整及转型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评估连片特困区的抗冲击能力和返贫风险。基于中国12个连片特困区的地市级数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估变量对其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并运用多种回归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小于非连片特困区,二者虽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非连片特困区增速略快。进一步对指数分解后发现,连片特困区与非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适应与调整能力的差异。② 罗霄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而滇西边境山区、六盘山区、四省藏区最低,东西差异明显。③ 大部分片区经济韧性逐年递增,经济韧性越高的片区往往增速越快,但四省藏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经济韧性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吕梁山区下降最明显。在对不同片区经济韧性分解后发现,不同片区间适应与调整能力差异最大,创新与转型能力差异最小。④ 地理区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财政自给水平、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等变量对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影响。⑤扶贫政策有利于增强片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较低的片区对扶贫政策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四省藏区、六盘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对扶贫政策依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9.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重力滑脱构造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以正断裂和塑性焊接构造为主的上部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以底辟构造为主的中部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以冲断裂、塑性褶皱和塑性冲断构造为主的下部重力滑脱冲断构造。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基底掀斜作用和上覆地层的沉积速率控制。塑性构造中的底辟、褶皱、冲断及塑性焊接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80.
为满足新时代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的迫切需求,深入落实陆海统筹的战略部署,文章分析陆海统筹生态管理及其核心机制,即海岸带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将对协调我国海岸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解决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域使用的空间统筹、淡水和咸水的环境质量统筹以及洄游动物的生境修复统筹等基本问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韧性聚焦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转换和突变过程,可研究耦合系统的多要素测度,有助于识别和分析海岸带面临的复杂压力和潜在风险,其本质是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核心机制;通过海岸带土地-水-生物多样性的联结,构建海岸带韧性研究新框架,以实现海岸带韧性的多维时空测度以及社会-生态耦合系统的转型模式应用,可服务于海岸带系统评价、空间规划和综合管理,支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