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8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140篇 |
地质学 | 1469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120篇 |
自然地理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102.
103.
三道溜河地区太古宙岩浆-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道溜河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北东缘,北西起自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南东至四道砬子河,太古宇出露广泛。笔者在此进行1:5万区调时,共发现了六次岩浆-构造事件,由老至新依次为:787角闪辉石岩、岭东片麻岩、大朝阳沟斜长角闪岩、三道溜河TTG岩组、唐胡店沟二长花岗岩、五道砬子河变辉长辉绿岩(发生在元古宙早期,在时空上与太古宇关系密切)。上述事件,表现为基性岩类与酸性岩类交替出现。基性岩事件依次为超基性岩-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稀土元素总量由高至低,微量元素Ba、Mn、Zr递增,Pb、Zn递减。酸性岩事件依次为中酸性岩-酸性岩-偏碱性酸性岩,稀土元素的La/Lu、ΣCe/ΣY由低到高,总量变化不大,微量元素Co、Cr、Ni、Cu递减。本区的构造运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辅相成,古穹窿构造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Au、Ag、Cu等矿产的展布。 相似文献
104.
花岗岩—绿岩型金矿田的找矿模型地质上是富镁铁质绿岩、韧性剪切带与重熔岩体的三体一位;物探上位于航磁高背景场的负磁异常带边缘,矿田晕分散流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有明显的浓集中心。隐伏矿床、盲矿体的找矿模型地质上是韧性剪切带、退变质带及脆性断裂带的三体一位;物探上呈现高极化率、低电阻、位于磁异常边缘的“一高一低一边”模型;化探原生晕上呈现As、sb、F、Ag、Bi、W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5.
湖北青峰断裂为一韧性剪切带,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形成时的构造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37.92MPa,应变速率为6.713×10^-15s^-1。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的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周建波等人1998年发表在本刊上的有关韧性剪切带稀土元素稳定性一文的讨论,结合国内外有关稀土元素在各地质环境中的活动性和韧性剪切带流体渗滤作用对体系中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可变性质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7.
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异 ——:对“稀土元素在剪切带中的含量变异及其变异机制”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周建波等人1998年发表在本刊上的有关韧性剪切带稀土元素稳定性一文的讨论,结合国内外有关稀土元素在各地质环境中的活动性和韧性剪切带流体渗滤作用对体系中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可变性质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吉林四平山门银矿区韧性剪切带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认识到剪切带主要由钙质和长英质两类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具左旋剪切,剪切总位移量约为830m,用石英自由位错密度估算出差异应力值为79.8-121.9MPa。该剪切带的加深了对山门银矿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1966年河北邢台MS7.2地震发生后小地震持续不断,为开展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文中基于河北省地震台网1991—2021年间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了邢台及其邻区9 644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清晰地刻画出深部断裂的空间形态;结合华北流动地震台阵2006—200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38 578个P波到时数据,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走时层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新河断裂与元氏断裂之间的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中下地壳存在高速异常,邢台地震位于高、低速异常体交界处,该位置具备积累大量应变能的介质条件,易发生破裂,释放应力;邢台震区小地震密集带与高、低速异常体东边界的总体展布趋势比较一致,推测沿高、低速体东边界展布的深、浅部断裂已上下贯通,速度异常体的边界位置同样也是速度变化相对强烈的部位,易发生地震破裂;综合多种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揭示出邢台震区下方存在一条贯通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倾向SE,上断点位于东汪附近,邢台地震促使深浅部的先存断裂上下贯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