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6篇 |
免费 | 1152篇 |
国内免费 | 10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4篇 |
大气科学 | 759篇 |
地球物理 | 1129篇 |
地质学 | 2522篇 |
海洋学 | 553篇 |
天文学 | 124篇 |
综合类 | 382篇 |
自然地理 | 2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216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29篇 |
2014年 | 260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85篇 |
2011年 | 284篇 |
2010年 | 290篇 |
2009年 | 310篇 |
2008年 | 294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郑州市地震局测井水质测项的大幅度突跳异常变化的分析,主要通过观测井连续抽水对水质观测的影响试验,研究抽水时间的长短对水质观测影响的定量关系。分析认为,抽水时间的长短对水质观测的各测项的影响很大,且符合y=ae^b/x函数关系,尤其在抽水持续2~3小时内,水质观测各测项测值变化梯度最大,之后在影响后的高(低)值附近小幅度起伏。因此,该测井水质测项大幅度突跳变化是由于连续抽水影响所致,不属于地震前兆事件。 相似文献
92.
在凸度量空间中,利用新的解析法,征明了由集合序列{On}产生的在多值渐近拟非扩张映象下的新的带误差的lshikawa迭代序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93.
94.
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论古/中元古代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表中始终把古/中元古代的界线置于1. 6Ga,我国则一直将这一界线置于1. 8Ga。存在认识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1. 8Ga前后时期地质事件及其性质的理解与认识的差异或偏颇。本文通过阐述1. 8~1. 6Ga期间地质事件及其性质,重点分析和讨论古/中元古代(界)界限的划分及相关地质事件的标志与意义。大量的地质资料显示,超大陆从1. 8~1. 75Ga开始裂解,形成一系列的陆内盆地,如北美(劳伦古陆)的Thelon盆地、澳大利亚北部的Leichhardt超级盆地、南美巴西圣弗兰西斯科盆地、华北南缘的熊耳裂谷盆地以及扬子地块西南缘的东川盆地等。在这些盆地形成的早期沉积了冲积扇相、河流相的碎屑岩,之后伴有较广泛的火山岩喷发,中晚期从河流相、湖相碎屑岩沉积过渡到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反映一个拉伸裂解的过程。在复原的哥伦比亚超大陆内,广泛分布有1. 78~1. 72Ga的非造山花岗岩,包括AMCG组合(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环斑花岗岩、A型花岗岩等,以及广泛分布的基性岩墙群。这些岩浆岩都反映了拉伸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1. 8~1. 6Ga,不论是沉积事件还是岩浆事件,绝大部分与超大陆的拉伸裂解有关,并未显示造山作用、大陆固结和克拉通化的特点,用固结纪来概括这一阶段地质事件的性质并不合适。哥伦比亚超大陆上的许多盆地在1. 6Ga左右经历了一次广泛的抬升,使沉积作用短时间间断,之后原有盆地继续发展,接受了更广泛的沉积,这种沉积作用可以一直延续到1. 4~1. 3Ga左右。与裂解有关的岩浆事件也以幕式方式从1. 78Ga一直断续持续到1. 4~1. 32Ga左右。从1. 8Ga(或1. 78Ga)到1. 4~1. 3Ga,不论是盆地的沉积事件还是与裂解有关的岩浆事件,基本是连续的。以1. 6Ga作为年代界线划分古/中元古代,人为地隔断了连续的沉积事件和岩浆事件,显然与"尽可能少地截断沉积作用、火成侵位或造山运动的主要序列"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原则相悖。连续的裂谷盆地沉积事件和非造山岩浆事件可以追溯到1. 8Ga(或1. 78Ga)。因此,我们建议将古/中元古代的界线置于1. 8Ga或1. 78Ga。考虑到裂谷作用的本质是在已有超大陆或克拉通的基础上盖层的发育过程,因此我们建议将~1. 8Ga或1. 78~1. 4Ga都归入盖层系。 相似文献
95.
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相似文献
96.
97.
98.
真实的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是非平稳和色散的,而且是统计非单一的.本文首先给出了描述这种真实扰动场的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联系台阵探测可测量与扰动场传播参量的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观测方程的时频分析方法.这一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新方法,既能分离出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中各种准单一扰动成分,又能获得准单一扰动成分传播参量随时间的演变和随频率的色散.分析实例表明,本文方法分辨率好,精度高,结果可靠,是适用于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100.
某拟建水电站为高坝大库,挡水建筑物系200m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系我国在境外投资建设的重大能源项目之一。该水电站位于一条区域性的深大断裂(F4断裂)上,该断裂的活动性以及涉及的筑坝技术可行性为本工程的重大技术课题,关乎水电站成立与否的关键。为此开展了区域地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硐探、断裂物质测龄以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和室内测试等大量工作,研究表明:(1)该断裂地震活动微弱,最新活动年龄14.2万~79.8万年,是一条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的断裂,为非活动断层;(2)F4断裂对水坝建设存在影响的部位主要为碎裂岩带和F4-1、F4-2断层,其中微新碎裂岩多为Ⅲ1B类岩体,仅F4-2断层下盘影响带内的碎裂岩岩体为Ⅳ1B类岩体,F4-1、F4-2断层带工程性质差,为Ⅴ类岩体,是坝基最软弱的部位;(3)在F4断裂带上筑坝,建库后诱发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小,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坝基变形和渗漏、渗透稳定问题,可通过适当深挖,并结合回填混凝土塞、固结灌浆、加深加密帷幕孔以及增加帷幕排数等工程措施予以处理。因此,F4断裂带上可以兴建水电站工程,筑坝技术可行。结果可为该水电站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