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48篇 |
免费 | 1731篇 |
国内免费 | 16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6篇 |
大气科学 | 974篇 |
地球物理 | 1512篇 |
地质学 | 4177篇 |
海洋学 | 1150篇 |
天文学 | 149篇 |
综合类 | 563篇 |
自然地理 | 4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332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406篇 |
2020年 | 328篇 |
2019年 | 372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359篇 |
2014年 | 423篇 |
2013年 | 375篇 |
2012年 | 448篇 |
2011年 | 440篇 |
2010年 | 427篇 |
2009年 | 439篇 |
2008年 | 449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78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结合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以古丈锰矿田中的野竹锰矿为例,对湘西北民乐式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锰)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堆集在火山喷口附近的沉积物被烘热的海水淋滤改造,从中析出锰质,由热海水体所挟带,随海流迁移,成矿物质在裂陷槽中沉积下来富集形成锰矿床。民乐式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基于1981—2021年北京地区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及5、10、15、20、40、80 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近40年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变浅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3 cm/10 a,各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变浅趋势从西到东呈逐渐减弱趋势。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与40、80 cm地温相关性最好,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较差。选取2021至2022年北京地区冻土对比试验数据,评估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观测精度,发现仪器安装至少一个冻融周期后与冻土人工观测吻合度更好,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观测精度与仪器安装位置的地下岩层、土质分布密切相关,需要在仪器稳定运行后根据当地实际优化算法和冻融阈值。 相似文献
995.
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上海奉贤南北港保滩促淤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并通过物理模式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水区破波带的特点,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 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促进海滩免受侵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新型保滩促淤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指数1.04~1.65,A/CNK值为1.11~1.25,平均值为1.18(>1.1),10000 Ga/Al=3.96~7.34(均值为5.18>2.6),较高的含铁指数[FeO/(FeO+MgO) =0.95~0.99],总体显示了低钾钙碱性过铝质(SP)铁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富集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REE=390.70×10-6~674.91×10-6,LREE/HREE=1.74~3.29(均值2.18),轻稀土分异作用明显,相对富集,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孜花岗斑岩岩体为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底侵作用相关.海孜花岗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与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同期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997.
998.
近140年中国、北半球和全球气温的标度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有效地消除数据中噪声和非平稳性质的影响,研究全球、北半球和中国近140年气温变化的长程幂律相关性。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北半球气温和中国气温都有由交叉点划分的两个标度不变区域,可能对应两个不同的物理机制。其一,都可以表现出正长程相关的性质,而且全球气温的持续性最强,北半球次之,中国气温最弱;其二,全球气温和北半球气温还可以有几乎是1/f噪声性质的变化,中国气温则可表现出介于1/f和布朗噪声之间的行为。 相似文献
999.
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分别引入两种基于不同实验室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S91和SP98, 对比分析了一次雷暴单体首次放电前, 利用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非感应电荷转移区域、极性、量级和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 及其与有效液态水、温度、粒子分布和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S91中, 起电区域逐渐由高温、高有效液水区向低温、低有效液水区转移。电荷转移量快速增加, 且由以正极性为主过渡为以负极性为主。电荷结构由偶极性转变到三极性。SP98中, 淞附增长率的大值区范围较大, 霰以携带正电荷占绝对优势, 易形成反极性的电荷结构, 但有进一步转变为三极性的趋势。两种方案的共同点表现为: 电荷层较高, 位于对流区上部及雷暴移动方向前侧出流区; 正电荷转移多发生在高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高温区, 负电荷转移都发生在低有效液态水(或淞附增长率)和低温区; 转移电荷的正中心均位于霰的累积区中心, 负中心易出现在冰晶和霰共存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外荷载为长期非平稳随机过程。考虑长期荷载的特性 ,采用 1个概率谱密度函数来反映长期非平稳随机荷载及其特征 ;概率谱密度函数是基于大量的一般谱密度函数的统计特性获得。以延长结构的抗疲劳使用寿命为目标函数 ,提出了调谐质量减振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这在实际工程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发展长期非平稳随机荷载作用下调谐质量减振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文中采用长期波浪实测数据 ,给出了 1个数值算例说明整个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