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6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482篇
地球物理   1043篇
地质学   2991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气候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大量剖面记录中反映第三纪气候特征的沉积物,分析其分布规律及所反映的气象特征,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度图演绎等第三纪青藏高原地块的隆升情况。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Xie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蔡学升  曹家敏 《地学前缘》1999,6(3):181-189
论证了青藏庙的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993.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 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 后期主要为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面岩等。时代为18~30 Ma。本区超钾质岩浆 Si O2 强烈不饱和、强碱性、高度富集 L R E E及 L I L E、放射成因 Sr、 Pb 及非放射成因 Nd 同位素 (86 Sr/87 Sr= 0708766~0709162, 206 Pb/204 Pb= 18882888~ 19104751, 207 Pb/204 Pb= 15642037 ~ 15828458, 208 Pb/204 Pb= 39138921 ~ 39686835 及143 Nd/144 Nd= 0512116 ~0512342),其上述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受到地壳物质强烈交代的富集 E M I I型地幔。藏北拉嘎拉钠质碱性橄榄玄武岩为高原面上的剥蚀残丘, 时代为60 Ma。其岩石学、 R E E、微量元素及 Sr Nd Pb 同位素指示了岩浆源区为受到洋壳俯冲物质交代的轻度富集地幔。本研究结果指示, 羌塘高原南部富集地幔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印度板块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江西南部鸡笼嶂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江西南部鸡笼嶂组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龙南盆地和石马剖面的“鸡笼嶂组”属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余田群上部菖蒲组的一部分;菖蒲盆地的“鸡笼嶂组”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版石群优胜组。鉴于安远、河岭、蔡坊、岩背等盆地的鸡笼嶂组属晚侏罗世,为火山喷发期的产物,而且整合于鸡笼嶂组之下的上丁组为火山初始期的产物,建议将赣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形成的上丁组和鸡笼嶂组统称为莲花寨群。指出安远莲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无论是观测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新的发现。周秀骥和邹捍等先后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低值中心并提出了产生这种低值中心的可能原因。高登义等利用1975年以来对珠穆朗玛峰北坡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1990 ̄1991年爆发的中东战争油田燃烧曾污染了珠峰地区的水环境,带来珠峰北坡绒布河水十三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剧烈增加,比其前后各年增加了5 ̄7倍。  相似文献   
996.
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地球物理学、实验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几个方面论述了青藏高原已具备壳内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物理环境及物质基础;并讨论了壳内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和三种可能的加厚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用1988~1996年在东海南部黑潮区共5个航次的春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春季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主要是春季季风已转变为南风,在南风的驱动下,迫使表层水离岸向东向外海扩张,台湾暖流向北伸展,黑潮次表层水的向岸入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相似文献   
999.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震级与形成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第四纪期间以近EW向伸展变形为主,发育了以近SN向正断层和由NW向与NE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为主的高密度活断层系统。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整体沿NNW向雁列展布,总长约400m,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平均垂直位移为0.3~0.4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和经典的“地表破裂位移与震级”统计关系式推断,该破裂应是震源深度为35km的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W6.5强震事件的结果。综合该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推断,震源深度对地表破裂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震源偏深时的地表破裂长度可远小于震源破裂的最大长度,表明在活断层的地震复发模式研究中应注意随机性较强的断层局部破裂行为或小位移破裂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滇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板块碰撞和构造活跃的地形急变带,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地震烈度强,且地质灾害频繁,其规划施工建设和长期运营面临的地质安全风险问题严峻。滇藏铁路香格里拉—波密段沿线发育了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带、中甸—龙蟠断裂带、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维西—乔后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边坝—洛隆断裂带、嘉黎—察隅断裂带等10余条活动断裂带。受断裂黏滑位错、蠕滑变形和引发强震风险的突出影响,迫切需要厘定区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和活动性。基于前人资料、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本文总结分析了沿线10余条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历史等,以期为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