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249篇 |
海洋学 | 20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陈锁忠(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地下水,含水层,超采区,水文地质,江苏。MethodtoClassifytheOverloadMiningDistrictsofNo.ⅡConfinedWa... 相似文献
52.
53.
陕南牟家壩新集一带之震且纪前结岩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牟家壩,新集一带,有大片结晶岩出露,即前人所谓‘汉南岩基’是也,张?骏氏曾论其时代应属震旦纪前,本文作者就民三十年野外较详观察,及频年室内之研究后,对张氏持论,予以证实,此东西延长之大片结晶 相似文献
54.
55.
56.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亟需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合理规划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本文探讨了超采区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超采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超采区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一阈值而对地下水系统或局部的地质环境或水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损害或裂变影响的区域";阐述了超采区的评价指标与单因子评价、多因子系统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同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并以潍坊北部地区为例,验证了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
58.
成矿后含矿地质体的剥露程度与矿体的保存关系是矿床学研究的疑难问题之一.利用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出露程度,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及现今发现的矿产展布特征, 探讨天山山脉剥露程度与内生金属矿产保存之间的关系, 进而为区域找矿提供理论指导.统计结果表明,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尔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皆缺乏大面积分布的深成侵入岩, 已经发现的内生金属矿产较少, 且以中低温的矿床为主; 北天山南部的觉罗塔格地区、中天山和南天山东段都大面积出露中酸性岩体, 已经发现了大量大型-超大型规模内生金属矿床, 以中高温成矿为特征; 综合分析已有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统计显示,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中生代晚期开始隆升, 新生代25 Ma以来隆升强烈; 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从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开始隆升而接受剥蚀, 新生代隆升较弱.结合现今山脉的地质背景、内生金属矿产展布特征、山脉隆升时间及其现今地貌特征推测, 北天山西段的依连哈比尕山、中段的博格达山和西南天山山脉由于剥蚀时间短, 因而其剥蚀程度相对较低, 地表仍出露表壳的沉积-火山岩系, 以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代表的深成岩体由于剥蚀量不够而还没有出露于地表, 地表出露低温的内生金属矿产; 北天山南部、中天山以及南天山东段山脉开始隆升时间早, 新生代隆升弱, 因而总体上剥蚀量、剥蚀程度大, 表壳岩系已经剥蚀殆尽, 广泛出露深成侵入岩体, 与中酸性岩体侵位有关的中高温矿产广泛展布.为此, 进一步指出了在天山山脉不同构造分区内应该着重寻找不同类型、不同成矿温度的内生金属矿产, 推测西南天山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空间, 并认为山体剥露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所谓"大矿不过国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9.
60.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