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814篇 |
海洋学 | 26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194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湘中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华南地块处在伸展扩张的构造背景下,在扬子板块东南缘发育了广泛的硅质岩沉积。湘中地区发育了自震旦系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及寒武系牛蹄塘组连续的深水相沉积,岩性以层状硅质岩为主,夹炭质、硅质页岩。通过对硅质岩的主量、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本区硅质岩Si O2含量极高(普遍92%),Al/(Al+Fe+Mn)比值普遍大于0.6,稀土元素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中—弱Ce负异常且有明显的重稀土富集特征。震旦纪陡山沱期硅质岩样品中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34~0.54、0.05~0.10、38.00~51.44;灯影期硅质岩样品中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70~0.85、0.06~0.37、35.91~46.79;寒武纪初期硅质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灯影期相似,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58~0.78、0.26~0.40、34.75~45.58。湘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期硅质岩为正常的海水沉积成因,整体受热液和陆源影响较小,但从震旦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初期陆源输入有增加趋势,硅质来源可能与硅质浮游生物有关,硅质岩沉积环境始终保持在深水盆地中,湘中地区沉积盆地符合被动大陆边缘伸展型盆地特征。 相似文献
902.
903.
青海湖表层底泥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海湖是我国环境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地区,近年来137Cs计年技术已在这一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报道的青海湖沉积物中137Cs垂直分布曲线显示,剖面最表层0-1 cm泥沙的137Cs浓度约60 Bq/kg,大致为峰值浓度的2/3,远超过近年来大气沉降137Cs所应带来的沉积水平为查明青海湖表层底泥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来源,深入理解湖泊沉积过程,本文对青海湖沉积剖面的137Cs面积活度与137Cs本底值、湖泊表层底泥的137Cs浓度与入湖河流洪水沉积泥沙开展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核爆期间的大气直接沉降是青海湖东南湖湾表层沉积物中的137Cs主要来源,约占4/5,风沙和入湖径流河沙的间接输入的137Cs仅占1/5而最表层0-1 cm的沉积物中137Cs很可能主要来源于底泥扰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沉积岩芯开展青海湖环境研究时,分辨率的选取需要慎重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904.
905.
906.
X射线荧光光谱岩心扫描(XRF Core Scanner, XRF-CS)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多类型沉积岩心的元素分析、古环境重建、矿藏储层及丰度的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对XRF-CS元素信号影响因素和校正的研究较为少见(特别是在国内),限制了该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数据的准确解读。本文对比分析了XRF-CS相较于传统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的快速、连续、无损且高分辨率的优势和特点,结果表明其测试时间仅为传统分析技术的1/10,而分辨率可高达0.02 mm;但XRF-CS的元素信号值为半定量,无法精确识别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XRF-CS“仪器”和“岩心”的影响因素、程度和效果,指出在最优化仪器设置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扫描间隔和曝光时间可以实现XRF-CS元素信号强度和“经济性”的平衡;在扫描过程中,通过晾干和平整岩心表面,尽可能排除含水量和粒度分布对元素信号的削弱作用。此外,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通用的Normalized Median-Scaled(NMS)模型、Log-ratio Calibration Equation(LRCE)及改进的Multivariate Log-ratio Calibration(MLC)模型、Normalized Polynomial-scaled Calibration(NPS)和Polynomial-Corrected Multivariate Log-ratio Calibration(P-MLC)模型,指出3种模型的校正过程和应用潜力,进而提高XRF-CS元素信号的准确性。今后,需进一步增强多类型仪器间同一因素影响效果对比分析、校正模型优化和可视化软件包开发、多种传感器搭载和“一体化”扫描、地质矿藏资源探测与评估的广泛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7.
908.
八方山大型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与矿化剂组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八方山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赋存在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富SiO2酸酐型热水同生—交代沉积作用形成热水同生沉积微相(层状硅质岩)、热水同生交代微相(微晶石英岩及硅化灰岩);富Fe^2 - Mg^2 碳酸盐型热水同生沉积作用形成层状含铜硅质铁白云岩;在同生断裂附近,因热水液压致裂-隐爆作用形达含铜黄铁矿硅质铁白云石角砾岩;富Na^ 铝硅酸盐型/富Fe^2 、Mg^2 碳酸盐型热流体在同生断裂中形成热水充填微相(穿层脉状钠长石碳酸岩);低温热卤水(富F、Ba、B、As、Sb)形成热卤水同生沉积微相。矿质大规模沉淀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因素为: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在单一成分热水体系的温度、压力改变而发生快速化学沉淀;不同成分、性态的热水混合后,强烈的酸—碱作用及Eh-pH剧变等,触发热水体系失稳,引起矿质大规模沉积。[SiO2]和F可能是重要的矿化剂。 相似文献
909.
广西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详细叙述了广西热水沉积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和控矿环境,指出主要的矿产种类有锡、铅、锌、锑、汞、金、铜、钨、锰、铁、磷、重晶石及黄铁矿。其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及中生代,以泥盆纪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为桂北晚古生代裂陷锡-多金属成矿带及桂西南泥盆纪裂陷锰-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次为桂东南早古生代裂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桂中-桂北泥盆纪走滑断陷铅-锌-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及桂西北早中三叠世裂陷金矿成矿带,此外还有桂北-桂东元古宙裂陷铁-锡-重晶石成矿带;控矿构造环境为裂谷构造,成矿受裂陷槽及区域性同沉积断裂控制;控矿沉积环境主要为台沟相带,次为局限-半局限台地相带、开阔台地相带、生物礁相带及海槽相带。并指出广西的热水沉积岩主要有硅质岩、电气石岩、层状矽卡岩及重晶石岩。 相似文献
910.
末次冰消期带湖光岩玛珥湖古季风变化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次冰消期热带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生物硅、总有机碳、总氮和决氢等有机地化指标记录显示了一系列百年至升年尺度的快速变化,表明季风环流系统运行的强烈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变化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气候事件相比较,表现出一定的遥相关,但也表现出了末交肖期初始转暖低纬度区超前高纬度区的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可能与低纬度区热带水文循环的驱动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