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67篇 |
免费 | 3444篇 |
国内免费 | 38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00篇 |
大气科学 | 5512篇 |
地球物理 | 5327篇 |
地质学 | 4286篇 |
海洋学 | 2240篇 |
天文学 | 158篇 |
综合类 | 559篇 |
自然地理 | 3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591篇 |
2022年 | 644篇 |
2021年 | 735篇 |
2020年 | 625篇 |
2019年 | 734篇 |
2018年 | 512篇 |
2017年 | 505篇 |
2016年 | 496篇 |
2015年 | 609篇 |
2014年 | 850篇 |
2013年 | 697篇 |
2012年 | 826篇 |
2011年 | 772篇 |
2010年 | 826篇 |
2009年 | 846篇 |
2008年 | 804篇 |
2007年 | 790篇 |
2006年 | 761篇 |
2005年 | 651篇 |
2004年 | 590篇 |
2003年 | 537篇 |
2002年 | 473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305篇 |
1997年 | 316篇 |
1996年 | 347篇 |
1995年 | 294篇 |
1994年 | 249篇 |
1993年 | 250篇 |
1992年 | 222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214篇 |
1989年 | 139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9篇 |
1976年 | 17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30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2.
单波高精度测距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测距精度优于10^-6的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的构成、原理及春应用。 相似文献
83.
分解力是评定影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利用改进后的国产9 w测微密度仪,测定航空软片静态分解力与曝光量的关系。以最大分解力所相应的曝光量作为确定航摄软片感光度的基准,以此为基础,确定航摄底片的最大密度( D max )、最小密度( D min )、影象反差(△ D )和平均密度( D R )本文对国产1022T、1022P、柯达2402、2412等航摄软片进行了研究,其试验结果可作为今后修改航摄规范的基础。 相似文献
84.
基于ICESat/GLAS高度计数据的SRTM数据精度评估——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航天飞机雷达测图计划(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高程数据的精度及误差特征,利用精度更高的ICESat/GLAS激光高度计数据(简称ICESat高度计数据)为参照数据,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实验区,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分析了SRTM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高程精度,以及SRTM高程数据与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ICESat高度计数据与相对应的SRTM高程数据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99 8;SRTM的系统误差为2.36±16.48 m,中误差(RMSE)为16.65 m;当坡度低于25°时,SRTM高程数据精度随坡度增大而显著降低。此外,相对于ICESat高度计数据,SRTM在青藏高原地区N,NW和NE方向的测量值偏高,在S,SE和SW方向的测量值偏低。 相似文献
85.
基于遥感技术的近30年中亚地区主要湖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湖泊的变化不仅对内陆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基础。获取1978年MSS、1989年TM、1998年TM及2010年ETM的同季相4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人工解译提取中亚地区7个湖泊信息,获得近30 a的湖泊面积变化;利用T/P和Envisat雷达高度计提取1992—2012年的湖泊水位信息;基于湖泊面积和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 a来,由于湖泊类型的不同,除萨雷卡梅什湖外的其他6个湖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减;其中,平原尾闾湖面积变化最显著,高山封闭湖相对平稳,吞吐湖泊的面积变化相对复杂;湖泊的水位变化模式因流域和湖泊类型而异;高山封闭湖泊受气候的影响较大,而吞吐湖泊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6.
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 相似文献
87.
88.
昆虫雷达:从研究型到实用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LC制式的问世使雷达昆虫学的发展方向出现重大转折,往常对昆虫迁出活动的短期,集中的观测将被对迁入事件的长期监测所取代,全自动运行,雷达信号的即时分析与处理使得迁飞性害早的灾变预警可望实现,简要述评了ZLC制式雷达的特性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奥斯特/GPS掩星与地面雷达联合观测电码离层电子密度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定位系统》2000,25(3):1-5
1999年2月丹麦发射了一颗奥斯特小卫星,它装载了两台GPS接收机,其中一台用于电离层和中性大气掩星测量,另一台用于自主定位,本文给出了1999年10月奥斯特/GPS掩星与日本MU雷达和数字测高仪的联合观测结果。奥斯特掩星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剖面与地面雷达观测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基和地基雷达观测的电子密度是一致的。文章还给出利用GPS的单频信号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技术和3维射线追踪技术模拟掩星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