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东南缘渝南黔北毗邻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与四川盆地东部盆缘已获高产工业气流的JY1井龙马溪组页岩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与JY1井龙马溪组页岩在岩石特征方面具有极大相似性。由此,选取有效黑色页岩厚度、脆性矿物石英含量、埋藏深度、有机质成熟度(Ro)4个指标,同时参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与之相对应参数确定指标阈值,结合构造特征、地貌复杂性,圈定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出有利勘探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隔挡式构造带内龙骨溪背斜中段、南段北西翼靠近核部区域。  相似文献   
72.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段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三维地震、主要钻井及取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莱州湾凹陷沙三中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进行精细研究。将沙三中段整体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及高水位体系域域内三角洲期次包络面的界定将沙三中段进一步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及6个四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研究区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西部斜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湖侵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发育4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Ⅰ、Ⅱ期发育坡移浊积扇沉积。根据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湖侵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高水位体系域坡I和II期的坡移扇沉积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是下一步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73.
一、勘查区概况 工作区主要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地处小兴安岭南端余脉与三江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属三江平原过渡带,大致可分为山丘、丘陵漫岗、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74.
东辉普查找矿区位于二九一农场与富锦县交界部位-别拉音山隆起北西缘-集贤煤田东荣勘探区北部的延伸部分;地质界线南起F16断层-基盘一线,北至F23断层,西起F18断层,东到松花江一线;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31°20’~131°45’,北纬47°00’~47°15’;面积约180km^2。  相似文献   
75.
太原南峪勘探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导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峪勘探区构造陷落柱比较发育,平均8.2个/km^2,地表形态为园形、椭园形,直径50 ̄330m,充填物为围岩及上覆岩层。分布格局是矿区中部密集,北西及南东部稀少;向斜轴部及靠近轴部的两翼以及收缩端浅部的断层破碎带是陷落柱的发育地段。南峪向斜轴部8.9号煤层处于奥陶系中统岩溶水水位之下,因此存在着陷落柱的导水问题。  相似文献   
76.
河北平原区找煤和老矿区外围勘探深度多在1500m左右,钻孔的质量控制成为保证勘查报告质量的关键。以磁西一号勘探区37—3孔为例,介绍了超深钻孔的的质量控制措施,指出了在孔斜预防方面,要求钻塔安装稳固.选择适宜的钻进参数,采用钻铤加压,保持钻具不弯曲,每200m进行测斜一次;在岩心采取方面,使用双管取心和岩心提断器进行取心,钻时控制在2.5~3h,进尺不超过3m,严格按比例配制泥浆;在采取煤心时,运用三层管单动取煤器取粉煤及块煤,伸缩式二型取煤器取易碎煤心的方法。通过对超深地质孔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对超深地质孔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与石油资源同盆共存。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油田地区地热资源,有效降低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风险,通过对油区深部东营组的地热资源热储、地温场、沉积相和流体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东营组热储的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型计算了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100 a热流体开采资源量,并进行资源开采潜力评价。以开采潜力评价分区为基础,集成分析了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应具的富油程度、规模大小、温度高低等要素的权重,对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进行分区。该研究对油区内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及降低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分析了石油勘探元素所在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律,给出了实用算法,实现了不使用第三方控件的石油勘探要素地形图图幅编号自动检索。  相似文献   
79.
冯常茂  刘进  宋立军 《地球学报》2008,29(2):199-204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带。受构造带控制,各变形区的油气勘探应有所差别:隔挡式褶皱带内次级背斜、具备较好盖层的隔槽式褶皱带及逆冲推覆体之下具有较好石油地质条件地区成为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80.
红沙岗勘探区煤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贞 《甘肃地质》2007,16(3):61-65
红沙岗勘探区煤系主要为中侏罗统青土井群(J2qn)和下侏罗统芨芨沟群(J1jj),可采煤层均赋存于青土井群之中。其中青土井群总体呈由下向上逐渐变细的正粒序沉积,经历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演化。煤层厚度及层数由边缘向盆地中心方向厚度变薄、层数减少,表明煤层沉积时严格受到边缘冲积扇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