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贵州大方县白布勘探区煤系地层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177~211m,含煤21~36层,煤层总厚18.04~30.29m,可采煤层6层。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潟湖—潮坪相沉积,并在大部分地区形成泥炭沼泽,形成了可采的33、28号煤层;中段为三角洲相,泥岩沼泽相多在三角洲分流河道间的湖沼区及湖波浪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大;上段为潮坪三角洲相,该期构造活动趋于平稳,形成的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大,6中煤0.39~6.88m,7号煤0~3.09m。三段厚度比较接近,反映该区晚二叠世期间地壳沉降均衡。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2.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目前对该地区的埋藏史分析缺乏清晰的认识。运用沉降史的恢复原理对研究区残余地层进行原始厚度的恢复,首先利用声波曲线法和邻层对比方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然后配比5个实验样品(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泥岩)进行压实模拟实验,根据实验得出样品的孔隙度-深度曲线。利用现有的埋藏资料进行地层骨架厚度计算,并根据骨架体积不变公式,以每个单一岩性分层作为最小单位逐一进行回剥计算,得到各组、段地层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厚度以及埋藏深度。通过埋藏史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新生界地层埋藏过程中,古近系沙河街组时期地层的沉积速率较大,沉积地层较厚,但在沙河街组二段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地层较薄;东营组时期,地层沉积变缓,末期地层遭受抬升剥蚀;在新近系、第四系时期,地层沉积速率小,沉积的地层厚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3.
从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等区域地质分析入手,综合应用钻井、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西南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进行分析。该区主要发育流沙港组优质有效烃源岩,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发育四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以断鼻、断块及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为主。流沙港组烃源岩排烃高峰期与圈闭定型期匹配,以流沙港组超压面为界存在下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及上部常压自源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油气分别以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方式及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方式汇聚成藏,区内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条件有利。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有两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即该区洼陷生烃中心的陡坡带断鼻、断块群及缓坡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发育带。  相似文献   
104.
曹志德 《矿物学报》2007,27(3):499-504
采集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层及其顶板30余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表明,该区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呈明显的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字型,轻、重稀土有明显的分离;其分配模式曲线特征与淮南、淮北二叠纪煤样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相似,但其稀土的总量明显高于淮南、淮北等矿区;受海相影响较大的16号煤层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受海相影响较小的9号煤层,说明煤中稀土元素一定的继承性,同时也表明影响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因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5.
秦南凹陷经历了46年勘探,只发现了秦皇岛29-2油气田,尤其是近9年勘探无一油气田发现,勘探工作陷入困境。为了弄清秦南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指明油气勘探方向,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及化验资料,梳理基础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已钻井成败分析和类比研究,明确各储盖组合的成藏主控因素,并预测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秦南凹陷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发育,TOC为1.5%~4%,类型为Ⅰ—Ⅱ1型,资源潜力大,发育潜山、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下段三套储盖组合。(2)潜山下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非均质性;沙河街-东营组中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圈闭有效性;馆陶-明化镇组上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层的运移能力。(3)东洼与东南洼间低隆起、东洼西斜坡、东洼和东南洼大断层下降盘,分别是下、中、上组合今后的有利勘探区带。本研究成果为今后秦南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6.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已钻获多口中、高产工业油井,显示具备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受来自西部、北西部、南部、东部4个物源方向控制,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体系,自盆缘至凹陷中心形成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展布的二级扇沉积模式。在沉积体系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岩芯及地震资料,对青西凹陷未投入或投入很少勘探工作量的区域进行了有利区块预测,最终确定最有利勘探区2个、有利勘探区3个,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区块评价,为进一步滚动勘探提供借鉴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