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156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3982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断裂造山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巍然 《地球科学》1989,14(1):9-18
  相似文献   
182.
183.
电铸金刚石造斜钻头由于其功能不同于普通钻头,在研制中从结构形式、胎体性能、水路、金刚石参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套实用的工艺方法,钻头经生产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4.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185.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带整体在印支期开始隆起,但中部罗田—英山一带则隆起较快或地热增温率高,因而表现出年轻(燕山期)的表面年龄。  相似文献   
186.
187.
大陆碰撞构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青藏高原分布的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进行剖析,认为这些蛇绿岩是陆内裂谷环境产出的初始洋壳而不是大陆缝合线。然后对喜马拉雅山系的构造特征及其造山体制加以讨论,认为以喜马拉雅山系作为碰撞造山的样板并无地质事实的根据,而是一种想当然的臆说,后来也得不到参验。结论:碰撞造山带在大陆是不存在的,是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188.
匡耀求 《湖南地质》1994,13(4):250-254,240
本文综述指出:深部过程,可能导致放射性元素在地幔或下地壳的某些部位聚结而产生强烈的核反应,致使下地壳加热和上地壳的快速抬升和伸展垮塌,产生地震、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形成山脉。通过对来自地球内部的α─粒子辐射监测,有可能对毁灭性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89.
张之孟 《地球学报》1994,15(Z1):14-31
中国北方的中朝克拉通与南方的扬子克拉通无论在基底年代及盖层发育程度、沉积环境及古生物群上都有差异。它们是两个构造发育史不同的大陆。这两个古大陆之间的大洋究竟有多宽?是何时关闭的?合并时的构造运动强烈程度?在挽近地质历史时期有无相类似的情况?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并在不同程度上讨论过的问题。近年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些可据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成果,但全面可靠地回答上述全部问题还有待今后的努力。笔者在过去的文章(1-3)曾讨论一些有关问题。本文,拟就近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表一些评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0.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4,10(4):413-42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