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31.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2.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分析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并按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划分了砂岩的岩石类型.利用Dickinson三角图分析砂岩组分得知研究区的多物源特征;重矿物组合及石英阴极发光颜色反映大邑地区须二和须三时期母岩类型为酸性岩浆岩,须四时期母岩类型为沉积岩,而丰谷—鸭子河地区须家河时期母岩类型以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综合分析研究区须二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龙门山隆起北段、南段岛链以及康滇古陆;须三时期继承了须二时期物源方向;须四时期及其后物源来自隆起的龙门山古陆.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龙门山的造山运动,分析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时期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4.
祁漫塔格中段目前已发现了黑山铀矿点和小狼牙山南、西大沟脑、西沟等4处铀矿化点,矿化赋存在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的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附近的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与赤铁矿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关系密切。黑山铀矿点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含有沥青铀矿和硅钙铀矿、钒钙铀矿、硅钾铀矿等。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金水口群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期二长花岗岩铀含量可达(5~12)×10-6,是成矿良好的铀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5.
贵州中生代变形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发育三幕褶皱变形、两幕逆冲和三幕走滑。根据区域对比、卷入褶皱的地层和褶皱间的叠加关系,判断三期褶皱的形成顺序依次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时限在J3—K2之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向北西或西逆冲的近南北向逆冲断层组成,大体与南北向褶皱同时形成; 自雪峰构造带西缘向西,依次划分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但是,在根部带识别出两幕逆冲推覆,其它两带各识别出一幕。走滑断层也有3个方向:东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东西向走滑断层呈现出右行压扭的运动学特征,而大多数北东向走滑断层是左行张扭性质的。依据各个方向断层间的切割和限制关系,推测东西向走滑断层最早形成,其次是南北向逆冲断层,北东向走滑断层最晚活动。这些断裂和褶皱特征,总体表现出贵州多重多种复合联合的构造特征,最后,探讨了本区的构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6.
大陆古海洋学是指现代大陆上已消失了的古海洋研究,也可称为造山带古海洋学。实践表明,传统方法无法恢复大陆古海洋;因为造山带古海洋内部已经失序和移位。它的工作方法以反序研究方法为主,从现存的岩石组合(块)的物态、时态(时序)、相态(相序)、位态(位序)和变形、变质调查入手,追寻其原始生成环境、时空结构和变位、变形和变质历程,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目。本文以东昆仑中段纳赤台岩群蛇绿混杂岩构造古地理的恢复为例,指出反序法最具针对性,是大陆古海洋研究不可缺少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7.
对于雪峰山及其北西侧邻区发育的厚皮-薄皮构造样式前人已进行过较多研究,但关于厚皮和薄皮构造组合样式间的关系及转换过程则较少涉及,因此难以建立起区域性运动学模式;并导致对华南大地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构造体制的不同认识。对穿越雪峰山北东段及其北西侧邻区的薄皮-厚皮(桑植—安化)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构造样式、运动学与变形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对深部构造的解释,综合区域构造关系,我们认为:早志留世至中泥盆世雪峰山板溪群等基底沿高角度断层逆冲抬升形成厚皮构造;中三叠世至侏罗纪,厚皮构造重新活化,大庸断裂带(亦称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断层向下收敛并沿板溪群内的板岩发育平缓的顺层滑脱断层,同时向北西侧逆冲形成薄皮构造。其薄皮构造样式主要为箱状向斜及受由深至浅的断坪-断坡式拆离断层控制的平缓背斜。  相似文献   
138.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形成于勉略洋闭合过程,发育于洋壳向北俯冲到浅表地壳碰撞过程;中期阶段形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岛弧杂岩的同碰撞到造山带垮塌过程;晚期阶段形成于碰撞后造山带拆沉作用。因此,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9.
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调查的代表剖面,在分析研究下二叠统开心岭群、上二叠统乌丽群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古生物面貌的基础上,将二叠系建立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相应的5个生物地层单位,代表栖霞期—长兴期地层层序与生物序列;区内生物性质属特提斯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青南乌丽与藏北双湖及昌都妥坝属同一含煤建造,成煤期为龙潭中期—长兴期。  相似文献   
140.
雪峰山冲浪波峰带属于环太地壳波系,位于衡阳波谷带以西,向北西冲滑于沅水波谷带之上,可划分为冲浪波峰区、基底冲浪区、深层冲浪区、浅层冲浪区、浅层荡浪区和浅层塌浪区等六个区段。煤层主要赋存于浅层荡浪区,其次是浅层塌浪区和浅层冲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