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5篇 |
免费 | 850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9篇 |
大气科学 | 228篇 |
地球物理 | 538篇 |
地质学 | 2759篇 |
海洋学 | 719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269篇 |
自然地理 | 2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106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22.
针对使用传统的编程方式进行空间回归分析过于繁杂的问题,本文提出将Python函数式编程引入空间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和探讨脚本语言+函数式编程方式在GIS数据分析中的推广应用前景。编程实践证明,采用Python函数式编程,结合既有的开源软件包,可以有效提高编程效率,减少代码量,将实践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23.
24.
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克拉通的东缘,其核部出露的崆岭群被认为是扬子克拉通的基底岩石,并成为华南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区域上看,黄陵背斜紧邻江汉盆地,东西两侧分别是荆当盆地与秭归盆地,黄陵背斜和周缘盆地构成明显的隆起—坳陷相互对应的构造。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几何学的剖析表明,黄陵背斜的两翼西陡东缓,构成不对称背形的穹隆构造。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相应的岩石变形以顺层滑脱及相关的褶皱和小规模的逆冲断层为主,在早三叠世薄层灰岩、志留纪龙马溪组页岩、奥陶纪灰岩、寒武纪炭质灰岩以及震旦纪陡山沱组薄层灰岩广泛发育,并具有垂向缩短的重力滑脱特点,构造叠加关系指示了其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纪之间。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并深入探讨了黄陵背斜成因的3种可能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25.
26.
陕西蟒岭马河地区宽坪群多期褶皱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面理置换、小褶皱叠加、线理构造,以及对大中型构造的分析,再结合原生沉积构造和构造几何学分析,确定马河地区宽坪群经历了至少三期叠加变形.第一期为区域性挤压的紧闭平卧褶皱,第二期为穹窿状或长垣状褶皱.第三期为南北向开阔宽缓褶皱。查清构造为正确建立层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自升式钻井船桩靴的插拔过程将会对临近井口平台的桩靴基础产生不利影响。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结合,得到了桩靴插拔的影响范围及影响范围内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推导了桩靴插拔影响区内临近桩靴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桩靴插拔后砂土相对密实度降低,其降低程度随距桩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影响范围约为1倍桩靴直径。受桩靴插拔影响,临近桩靴的承载力下降,降低比例随两桩靴相对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桩靴相对插深的增加而增加。当两桩靴相对间距大于2倍插拔桩靴直径时,可认为桩靴插拔对临近桩靴基础承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滑波理论为依据,总结了山西地震带的两种不同特点的滑坡。即:振荡式滑坡及触发式滑坡。虽然两种滑坡都可分为变形、解体、滑动、毁灭等四个阶段,但其动力不同。振荡式滑波的滑动面倾角小,因而滑力来源于强震振动,而触发式滑坡的滑动面倾角大,因而滑力来自滑体本身静荷载。对两种滑坡的研究对预防及减轻强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建立了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动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离散,结合Newmark-β法对动态方程求解,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选取南海某口深水井实际参数,对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底端横向位移最大,顶部铰接处弯矩最大。软悬挂状态下,隔水管横向位移与弯矩随着海底隔水管总成(LMRP)重量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台运动速度、平台航向与海流方向夹角增大而增大;回收隔水管减小悬挂长度有利于减小最大横向位移,但会造成弯矩轻微增加;采用旋转刚度适当较大的挠性接头则有利于减小隔水管挠性接头以下整体位移与弯矩。研究成果为钻井平台避台撤离时隔水管的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