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及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7月27日至8月11日,2002年1月8~19日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近长江口透明度低于1 m的海域,冬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到光的限制.调查海域范围内夏季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海区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和长江口以北两个区域,盐度范围在28~31.冬季高浮游植物量海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按照受限情况划分为4个区域:Ⅰ.近河口光限制区;Ⅱ.磷潜在的限制区;Ⅲ.氮、磷潜在限制过渡区;Ⅳ.氮潜在限制区.冬季划分为3个区域:Ⅰ.近河口浮游植物光限制区;Ⅱ.磷潜在限制区;Ⅲ.非营养潜在限制区.  相似文献   
92.
福建某河流甲藻水华与污染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2009年1-2月份,在福建某河流发现大面积水华,河水呈深褐色经对气温、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以及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等因子的监测,发现水中有甲藻、隐藻、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其它常见种,其中优势种为佩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细胞密度为0.1×10~5-333×10~5cells/L.水体营养盐丰富,总氮浓度为2.50-8.65mg/L、总磷浓度为0.09-1.15mg/L.另外,pH值、溶解氧异常升高,水华反反复复持续一个多月时间.经相关分析,拟多甲藻细胞密度与气温、pH值和总氮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P=0.027)、0.327(P=0.025)和0.316(P=0.030),显著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细胞密度与水温相关系数为-0.4894(P=0.008),非常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pH值和溶解氧升高是甲藻水华产生的表征现象,总氮可能是本次甲藻水华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既是甲藻水华产生的重要原因,但超过甲藻适宜的生长温度对其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调查区干旱、少雨、梯级电站过密等因素所导致的水流速过缓,加上足够的营养盐和合适的温度,促使本次拟多甲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在物流行业特别是外卖配送行业中,配送员希望经过餐厅点与客户点的路线尽可能短,且各目的地之间的访问存在顺序限制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顺序限制的路径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最邻近算法产生初始路径,然后使用LK算法进行优化,最后依据问题特点,使用末端-2-opt方法进行二次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缩短初始路径长度,提供较为优良的可行路径,能够有效提升配送员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增加硅酸盐供给可缓解海域硅酸盐相对缺乏现象,稻壳灰中含有大量无定形态SiO2,是一种理想的海水硅酸盐肥料。为验证稻壳灰的硅酸盐释放性能以及在环境中应用时的安全性,我们在实验室内将稻壳灰添加到海水中测定了Si、P、N营养盐的释放能力及释放周期,并将稻壳灰放于自然海域浸泡一段时间后测定其4种重金属及Mg元素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稻壳灰在海水中可持续缓慢地释放硅酸盐,释放周期可达3个月以上,同时释放少量磷酸盐,不会增加水体中无机氮营养盐含量;稻壳灰向海水中释放极少量的Cd,但不易造成重金属污染,而对海水中的Cu、Pb、Hg有一定地吸附效果,吸附量远小于Mg离子。  相似文献   
9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厚度逐渐变小,海冰面积逐渐缩小,开阔海域的面积越来越大,北极地区海冰也越来越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袭导致浮冰发生破碎,加速海冰融化。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分析浮冰大小分布特征,对于研究北极海区的动量和热量收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改进现有的海冰模型。文中基于3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利用限制增长法分析了2014年夏秋季转化季节波弗特海和楚科奇海的浮冰大小分布特征,所用的卫星图像包括Medea图像,RADARSAT-2图像以及Landsat 8图像,3种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1 m,15 m和100 m。不同的空间分辨率为研究浮冰大小总体分布特征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数据基础,能够更充分地研究不同尺寸的浮冰大小分布。采用的限制增长法,能够自动识别并提取出浮冰,最终得到浮冰大小分布特征满足幂律分布形式,幂指数的范围在0.8~1.91之间,较大的浮冰对应的幂指数也相应较大,且随着远离海冰边界的距离,幂指数有增大的趋势。处于在夏秋转换季节,部分浮冰开始发生冻结,小尺度浮冰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限制时间(0、1、2、4、6 d)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海绿球藻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和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都随氮限制时间增加而降低,而光系统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非光化学淬灭NPQ以及最小饱和光照强度Ik都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各参数都在氮限制第6d达到最小值。微绿球藻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均为随着氮限制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氮限制时间增加,海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细胞密度都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分别在第5 d和第6 d达到最大值;两种绿藻的叶绿素含量均随氮限制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氮限制0 d时叶绿素含量最高, 6 d时叶绿素含量最低;在氮限制第2 d时二者总脂产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21 g·(L·d)~(–1)和0.017 g·(L·d)~(–1),由此可见,适合海绿球藻和微绿球藻产脂的最佳氮限制时间均为2 d。海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的脂肪酸主要包括16:0、18:0、20:0、18:1n-9、18:2n-6和16:3n-3等。氮限制对海绿球藻的18:1n-9和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影响显著,均随氮限制时间增加而增加,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含量随氮限制时间增加而降低;氮限制对微绿球藻的16:0、18:1n-9、16:3n-3、MUFA和PUFA有显著影响,随着氮限制时间增加, 16:0、18:1n-9及MUFA含量逐渐增加,而16:3n-3和PUFA含量逐渐降低。本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海绿球藻和微绿球藻并对其进行大规模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演变及障碍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2017年各市(州)的截面数据,从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3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 2005-2017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呈现“N”字型波动上升的时序演化特征,总体上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较慢。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且两级分化特征更加明显。人均工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人均水资源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是研究期内制约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指标层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98.
《南方国土资源》2009,(8):55-56
2009年上半年,广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陆源人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上半年对广西2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其中包括5个重点人海排污口,17个一般人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2条人海排污口除北海市海城区水产冷冻厂排污口、北海市侨港渔政排污口、  相似文献   
9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标准和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已经出版了大量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但总体而言,在不同结构层次(全球、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中,区域水平上的模型可能是最复杂和最基础的层次。本文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框架下,给出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和限制,并建立了一套评价区域自然资源潜力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首先,对区域层次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内容进行分析。其次,给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框架。其中区域发展的经济质量是指其自身资源状况所带来的区域发展能力;区域发展的社会质量是指由区域的人口潜力和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的区域人口以及由此提供的高标准生活质量的能力;区域发展的生态质量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区域保持其自然资源潜力和高质量环境的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一个长时期内(10年)区域高质量的发展,在区域发展质量水平上进行可持续性和平衡性的评价是必要的,为此建立三者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第三,为反映区域间发展的差异,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等进行自然-经济区划以及对每个分区进行相应的指标的计算。这些绝对和相对的可持续发展比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实际的状态距离标准值的程度,刻画了区域发展的质量特征。如果这种比率发生变化,或者相对标准值发生动态改变,那么这些比率就可以评估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同时反映了区域发展在质量上的提高或者降低。第四,区域自然资源潜力及其动态变化的评价。第一步是进行局部自然资源分区和把国土自然资源系统作为最复杂的评价对象进行整体考虑。然后对每一个自然资源系统进行动态平衡的计算(这种平衡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动态和状态)。自然资源潜在的变化可以用实际的或者预测的数据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现行合同法没有区别民事委托合同与商事委托合同,而统一赋予两者任意解除权,导致实践中商事委托合同因任意解除权的行使而产生了大量的纠纷。对赋予商事委托合同提出质疑,并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之法理,委托合同之发展演变,商事委托合同之博弈性,商事委托合同之经济性以及商事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行使与权利滥用等诸多角度论述了赋予商事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