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1960—2017年太湖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湖流域196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R/S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湖流域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等级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流域小雨发生率最高,为73.55%;年总降水量中,中雨量所占比例最大,为32.05%。小雨发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贡献率呈显著增加趋势。2)太湖流域大雨、暴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呈显著增加,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小雨强度、年总降水强度显著增强。3)不同等级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小雨日数与年总降水日数,以及小雨强度与年总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空间格局相一致。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其对应的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格局相似。4)R/S分析结果显示,小雨、暴雨、年总降水相关指标(小雨量除外)都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一致。5)近60年来,太湖流域年总降水量、降水日数、年总降水强度的变化,分别受中雨量、小雨日数、暴雨量的影响较大。在旱年流域年降水量偏少受大雨量减少的影响较大,而涝年年降水量偏多受暴雨增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2.
根据1988年以来日末适日FSFE02传真图.在有限区域内特地面气压场划分为5个类型.并得出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分布.在分析各型降水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逐月分型降水的客观预报方法。试用两年.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3.
常晓利 《四川气象》2000,20(1):51-51
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手册中规定 ,当影响能见度变坏的天气现象有数种时 ,则有效能见度的演变记录在主要影响能见度和一种天气现象的后边。在实际工作中 ,洛阳机场同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多为雾现象和降水现象 ,而大多数同志纪要栏记录时都将能见度的演变记在雾现象的后边 ,这不准确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 从降水强度进行判断1 1 当降水强度为中等及其以上时 ,因为中等以上降雨 (雪 )时 ,根据降水现象强度的判定标准 ,雨 (雪 )滴落如线 ,雨 (雪 )滴不易分辨的情况看 ,很明显中等以上降水影响了能见度的变化 ,那么应判定为中等以…  相似文献   
94.
朱怡杰  李泓  骆婧瑶 《气象》2024,50(5):577-590
为评估台风条件下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表现,利用上海2018年和2019年4个台风影响期间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结合雨滴谱仪、静止卫星、S波段天气雷达等资料,探讨了利用毫米波雷达研究台风外围云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探测台风外围区域具有良好的性能,对于云降水结构的垂直探测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在降水强度低于5mm·h-1时雷达对于云顶高度的探测较为准确;提出一种融化层亮带判别方法,亮带识别结果与探空观测一致。对比毫米波雷达与S波段天气雷达降水强度反演,结果显示利用毫米波雷达衰减特征能够实现降水强度廓线的反演,但需要对存在显著雨滴碰并增长的降水进行识别并订正,可为毫米波雷达探测台风外围云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应用福建省66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前汛期降水定量化指标,揭示福建前汛期降水强度的多尺度特征,着重分析前汛期降水强度的低频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汛期降水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发生了由强到弱和由弱到强的两次明显突变,突变点为1976年和1991年。(2)在前汛期降水偏弱的年代际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前汛期降水强度年际波动相对较小;而在强的年代际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前汛期降水强度的年际波动相对剧烈,尤其2000年以来,福建前汛期降水极端事件明显增多,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多发,且强度偏强。(3)福建前汛期降水强度的季节内振荡明显,降水强度与低频变化的强度成正比,即前汛期降水强度偏强(弱)年份,其低频变化信号较(不)显著。(4)前汛期降水较强的年份有75%出现显著的低频信号,且低频周期较稳定,低频周期可分为30~60d、20~30d和10~20d;25%的年份低频周期出现明显的调整。  相似文献   
96.
1957~2004年中国不同强度级别降水的变化趋势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利用1957~2004年我国50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我国8个区域年降水量、年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的趋势变化,根据百分位的分布,分析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变化,以及频率和强度变化分别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针对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分析表明,极强降水量的趋势变化最为明显,频率变化在各强度级别均有体现,降水量的趋势变化主要由强降水量的变化引起,降水频率变化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远大于强度变化,趋势变化主要由频率的趋势产生.  相似文献   
97.
高空西风急流对长江中下游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在控制试验(CTL)的基础上。研究高空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对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和雨带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试验对高低空急流位置、降水强度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式敏感性试验中高空西风急流增强(SJet)/减弱(WJet)的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SJet和WJet两者对低层环流和雨带及降水强度的影响过程不同。前者有利于加强低空急流。降水在CTL雨带的南侧会增强。在北侧会减弱。雨带位置南撤;后者则相反。雨带位置向北推进;SJet所引起的暴雨中心位置偏南。WJet所引起的暴雨中心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98.
利用长江三峡库首宜昌站及库区巴东站1955—2008年分钟降水强度资料,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和线性矩参数估计方法,拟合两站7个短历时(60min以内)年最大降水量概率分布,推断各历时有关重现期降水极值,计算各历时暴雨频次及年最大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析各历时降水广义极值分布的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宜昌、巴东两站7个短历时年最大降水量采用广义极值分布拟合,其效果较好;两站短历时降水平均值趋势变化不明显,而不同百分位数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中位数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较高百分位数的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达20%~30%。  相似文献   
99.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04年4月28~30日发生在阿克苏地区的降水天气强度的预报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降水天气的强度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今后的降水强度预报中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使用反映降水强度的各时段最大降水、各量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累积距平法、M-K法和YAMA法对东莞降水强度进行初步的气候诊断分析.分析表明:从1980年代起,东莞的降水强度在6小时以内时段呈多波动变化,9小时以上时段的趋势大体上振荡下降.20分钟、30分钟、3小时的最大降水量在1980年代初发生突变,1988-1997年为谷底,其后是增强的趋势.大量级(100 mm及以上)最大降水量显著增强、增多.5分钟、20分钟、45分钟、1.5小时和12小时时段的最大降水量出现了均值的突变,其中1.5小时的突变(2002年)较强,突变之后的均值较之前增大.大量级的降水日数均值未发生突变.近年东莞的6小时以内时段的降水强度是增大的,但这种趋势变化未达到显著程度,2小时内的降水强度在2004-2005年间是个转折点,可能是一个趋势突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