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9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96篇
地质学   1523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利用青岛地区的历史探空数据,仿真得到其天项湿延迟。基于天项湿延迟和历史折射率剖面的统计关系,建立了折射率剖面的线性统计模型,回归得到模型参数。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常规气象模型,并有一定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972.
用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 多普勒流速仪(ADP), 对长江中下游(武汉到河口段)河床进行了走航式的勘测工作, 获得了底床沙波形态的空间分布数据. 根据波高参数可将底床沙波分成4类(Ⅰ, Ⅱ, Ⅲ和Ⅳ), 并剖析了与水面坡降-过水面积的关系. 据沙波分布特征, 并结合100个断面沉积物采集数据, 以及水文实测和模拟参数, 可将河床分为5段(A, B, C, D和E段). A河段属中游蛇曲河型向下游分汊河型过渡, 受到下游B段—黄石基岩河床的影响, 堆积搬运明显, 大型沙波发育, 不对称性强; 基岩控制的B河段上方, 沙波由小变大, 但随着向下游能量释放, 迅速变小, 床底呈明显的冲刷搬运的特点. C河段是本区典型的分汊河型, 曲率高, 心滩发育. 随着上游能量的释放, 床底堆积搬运显著, 大型复合沙波发育, 波长可达150~260 m以上, 波高5~7 m, 上覆小型沙波, 反映季节性搬运的特点. D河段的沙波总体规模小于A~C, 对称性指数变小, 床底呈较弱堆积搬运特点, 并逐渐演变至河口区E段的、以小型沙波为主的河床; 受双向流的影响沙波对称性强. 研究还揭示了本区大型沙波多出现在水面坡降为0.2×10-5~2.0×10-5和过水面积为10×103~35×103 m2的河床区间, 底床沉积物多为中沙. 沿程模拟流速(流量为60000 m3·s-1下)表明形成A, B河段大沙波的流速需要2~3 m·s-1以上, 而下游C, D河段则只需要1.2~2.0 m·s-1. 研究成果为流域管理和环境工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3.
V.  V.  Rao  K.  Sain  V.  G.  Krishna  刘越 《世界地震译丛》2007,(5):65-73
地壳尺度多次覆盖的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产生大量的单边炮集,因浅层折射波的交互覆盖而产生众多的数据集。我们介绍一种推导浅层速度结构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模拟和反演单边地震折射初至走时数据来实现的。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在印度地盾西北新元古代马尔瓦尔盆地进行的炮检距为100m、长12km的剖面上获得的数据集。该方法表明,在描述浅层折射层深度、陡的倾角和速度方面是成功的,即使缺少常规的相遇折射剖面也如此。研究揭示出马尔瓦尔盆地的2层沉积建造、默拉尼火山岩和复杂基底地形,并测量出了所估算模型参数的分辨率和不确定性。发现近道选排的地震截面图在性质上与导出的盆地结构特征相一致。在布格重力剖面上观测到的相对高和低的异常进一步证实了导出的这一速度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对那些只能获得单边、多次覆盖的地震剖面数据集的近海等地区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974.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结合声速剖面特点,研究了声速剖面的描述方法、网络中神经元个数的确定、获胜神经元的邻域及其邻域内神经元的拓扑关系等对网络结构和声速剖面类别划分的影响,给出了分类声速剖面的网络构造思想和神经网络结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5.
提出了根据实测声速剖面,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建立了声速剖面场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任意点位的声速剖面对边缘波束数据进行声线折射改正的方法。该方法对提高多波束勘测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关于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漆家福  杨桥等 《地质论评》2001,47(4):388-392
本文根据平衡剖面原理,从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采用“地层回剥”方法编制构造演化剖面时遇到的影响古构造复原的若干问题,强调建立平衡地质剖面和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时,“地质概念上”的平衡和地质逻辑上的合理比纯粹的“几何学上”的平衡更重要。  相似文献   
977.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剖面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14层土体硅铝率、风化淋溶系数,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 度和粘粒含量等风化、成土作用指标表明,该剖面各层次之间仅显示出一定程度沉积作用和成土作用的差别。它们是边沉积边成土作用的产物。上覆lm左右厚下蜀黄土,且由均质红土层、铁锰焦斑层和网纹层构成的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应归属于埋藏类型古土壤。  相似文献   
978.
平衡剖面技术中Suppe模型的求解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剖面技术是根据几何守恒原理所确立的地质剖面正、反演方法,它是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Suppe模型的求解讨论,给出了其数值解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79.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地理的重要环节,指出:西缘北部早中石炭世为走滑拉张断陷;二叠纪沉积时存在3大物源区;中生代的冲断推覆造成地层缩短率20%~47%。恢复后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等方面和恢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对指导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意义。  相似文献   
980.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个泉凸起东地段,地表为沙漠、深沟、陡坎和戈壁。地形高差大,表层纵、横向速度、厚度变化大,表层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表层速度差异变化,都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剖面成像.通过对野外低速带实际资料的分析及应用,在地震微测井资料的约束下,依据表层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分片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剖面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