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1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264篇
海洋学   22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张佳伟  李亚林 《地质论评》2019,65(Z1):197-198
正运用BasinMod 1D软件对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埋藏史和生烃史进行模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王剑等,2009),北羌塘盆地东部埋深明显大于西部,相应的最大古地温也高于西部。托纳木地区新发现的上白垩统阿布山组(K_2a)沉积表明,在晚白垩世,北羌塘盆地东西向沉积埋藏条件存在一定差别,盆地东部地壳较西部厚,可能早于西部隆起抬升。埋藏曲线的差异也证明了拉萨—羌塘碰撞  相似文献   
992.
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薄层—极薄层泥岩,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31%~0.72%,并以差—中等烃源岩居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有机质母质形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主要来源于海相浮游类和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并伴有一定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到高成熟阶段。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烃源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评价陆相页岩气储层的储集空间和储气能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长9段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高压压汞、低温CO2和N2气体吸附等实验方法,对陆相页岩气储层孔隙类型特征、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延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陆相页岩发育多种类型微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少量晶间孔和溶蚀孔,有机质孔发育较少,为陆相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2)延长组页岩中介孔(2~50 nm)贡献了其主要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占总孔容的7437%,占总比表面积的6440%,且长9段页岩的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大于长7段页岩;(3)延长组页岩孔隙结构以狭缝型孔和板状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04~09 nm、3~25 nm和5~200 μm区间段内,延长组页岩平均孔径为853 nm,且长7段页岩平均孔径大于长9段页岩;(4)页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及矿物成分含量共同影响着延长组页岩孔隙的发育,其中矿物成分含量是以介孔孔隙为主的延长组页岩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有机碳含量及成熟度的增加主要对页岩中微孔孔隙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相似文献   
995.
以曹妃甸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的主要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曹妃甸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为混源,且陆源贡献小于海洋源。地质构型藿烷、甾烷在甾萜类化合物中为优势组分,且萜甾烷参数显示了有机质成熟度较高。饱和烃的多种地球化学参数显示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可能受到成熟度较高的石油烃输入及其后期微生物降解的影响。该研究将为曹妃甸近岸沉积物输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与原油类型分布及其来源、源-储配置关系的系统分析,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下段致密油系统的自生自储与层控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咸水湖相沉积中的不同岩性均有不同含量的原始有机质,其中的泥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最高,为主力烃源岩,母质类型具倾油特征,处于生油阶段。位于烃源岩层系内的砂岩类与碳酸盐岩类储集层主要为低孔低渗-致密背景,含油性与物性差异存在密切关系。源-储配置表现为互层和泥包砂特征,具有源、储邻近叠置分布的致密油聚集条件。芦草沟组上、下段的原油物性与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主要来自邻近层段烃源岩。综合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内芦草沟组具有就近运移、自生自储的层控致密油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以中仓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探讨研究区丁青湖组生烃潜力及沉积有机相。结果表明:中仓盆地中丁青湖组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其中,灰岩、泥灰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0.33%,泥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0.32%,属于较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以Ⅱ1型为主的混合Ⅱ型,烃源岩热解峰温为422~446℃,镜质体反射率为0.48%~0.59%,属于低成熟阶段。根据显微组分将沉积有机相划分为湿地草本混生(沼泽)相。综合数据分析表明中仓盆地不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这对认识中仓盆地油气勘探价值,以及在伦坡拉盆地群中寻找油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石炭—二叠系是东濮凹陷煤成气的主力气源岩,尚不明确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等组分在新生代的成气演化特征。基于高压釜热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气产率及气体组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热模拟结果表明:初次加热过程中,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烃类气体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暗色泥岩生气能力最强,煤岩的次之,碳质泥岩的最差;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产物组分演化规律相似,随温度升高,甲烷摩尔分数逐渐增加,重烃气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非烃气摩尔分数减小。二次加热结果显示:研究区在新近纪可能存在规模成气;相比于一次生烃,二次生烃重烃气、总烃气及非烃气产率降低,但甲烷产率升高,干燥因数增大。研究结果对认识东濮凹陷煤成气演化规律、指导进一步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选取华北花园地区下马岭组元古界低成熟泥页岩为代表的低成熟古老烃源岩,制备成干酪根,分别在正常和含铀条件下进行高压釜黄金管生烃模拟实验,探讨铀对古老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影响古老烃源岩有机质生烃产率和热演化,降低有机质生烃中甲烷的形成,使液态烃的生成滞后,并在成熟—过成熟阶段抑制液态烃的裂解,总烃产率不变;二氧化碳和氢气产率明显提升;含铀条件下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和二氧化碳的δ~(13)C值比正常条件的轻,铀可抑制有机质生烃的热演化,降低有机质成熟度,与铀共生的古老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更容易保存。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南部海相和近海相地层普遍遭受多次后期复杂岩浆作用的改造,因而,尽管不乏富有机质地层,但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