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4篇
  免费   1918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731篇
地质学   5711篇
海洋学   170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38篇
自然地理   635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2篇
  1946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是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地质流体的运移和聚集,更为勘探带来安全隐患。以实测地压和油田水化学数据为基础,对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四段和须二段现今地层水矿化度与现今压力系数关系进行比较,结合地层水特征系数和阴阳离子关系,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和须二段压力演化史与地层水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考察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超压系统演化与地层水演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须家河组超压发育与地层水具有密切的联系:(1)须家河组储层段压力分布范围较广,在弱超压至超强压之间,须二段属于中超压而须四段属于超高压,平面分布中须二段探测井中矿化度随压力系数增加而减少,须四段则相反;(2)在压实过程中,由于流体排驱受阻导致\"欠压实\"超压的产生,随着超压的不断积聚,局部出现裂缝,导致地层水更加强烈的混合作用和运移;(3)生烃作用导致自生压力增大,地层水离子水岩作用强烈,造成流体包裹体与现今地层水离子成分分异;(4)构造挤压抬升过程中,须四段裂缝不发育,压力进一步升高,须二段则产生泄压,出现了凝析水和水侵现象,造成须四段和须二段现今地层水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是藏南金锑成矿带中典型的造山型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中矿体以含金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中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主要组成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沙拉岗Sb矿床中矿体主要以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白垩统多久组地层和辉长岩体中,主要组成矿物为辉锑矿、辰砂、锑华、石英和少量碳酸盐矿物。在两个矿床的矿脉石英和辉锑矿中均发现有三类原生和假次生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CO2-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马扎拉Au-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60~280℃,沙拉岗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40~240℃。He-Ar同位素分析显示马扎拉Au-Sb矿辉锑矿石英脉矿石中辉锑矿和石英以及赋矿地层中沉积层状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均具有低的3He/4He比值,分别为0. 01382~0. 05642Ra和0. 03353~0. 08744Ra,40Ar/36Ar比值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6. 8~4770. 1和349. 4~2689. 1;沙拉岗Sb矿床中辉锑矿样品的3He/4He比值为0. 02385~0. 11488Ra,40Ar/36Ar比值变化小,为300. 6~537. 5。与藏南Au-Sb成矿带中造山型Au矿床成矿流体中含一定量的幔源挥发份相对比,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无幔源流体的参与,马扎拉Au-Sb矿床成矿流体为壳源变质流体与改造型饱和大气水形成的混合流体;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以改造型饱和大气水为主,并有壳源变质流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993.
潮滩作为动态变化的后备土地资源,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如东县为研究区,使用环境资源卫星(HJ1A/1B)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创建分类规则,实现批量半自动提取水边线,随后利用DSAS软件处理水边线集获得潮位点集,基于最外边界法实现高(低)潮位点的提取,进而获得潮滩范围,估算的如东县潮滩面积为55 182hm~2。最后利用误差矩阵进行精度验证(Kappa系数为0.945)。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潮滩面积提取具有适用性,无论在空间域还是时间域都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994.
朱男男  左涛  苏杭 《气象科技》2022,50(2):214-223
利用FY 4水汽云图、NCEP/FNL资料、自动站资料和ERA Interim海温资料,分析入海增强台风“摩羯”(1814)和入海减弱台风“利奇马”(1909)经过渤海强度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台风“摩羯”中心入海增强过程伴随着中高层冷空气侵入,冷空气深入“摩羯”云系中心,台风强度减弱并逐渐消亡。台风“利奇马”入海前冷空气已经侵入台风中心,台风入海后强度减弱,暖心结构变得不对称,低层有清晰的斜压特征。“摩羯”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强辐散区,“利奇马”入海前渤海上空为弱辐合场,北上前进方向出现高空辐散有利于台风加强。台风登陆前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反位相分布,北上后台风垂直风切变与台风强度同位相分布。“摩羯”入海后水汽通道出现断裂,其入海增强更多依赖于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利奇马”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源于自身环流的贡献。台风“摩羯”入海后潜热加热率激增,“利奇马”低层维持弱潜热加热直至台风消亡。  相似文献   
995.
刘忠玉  张家超  郑占垒  关聪 《岩土力学》2018,39(12):4617-4626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弹性饱和黏性土地基的二维固结机制,引入Hansbo渗流方程描述固结过程中的非达西渗流,修正Biot二维固结方程。基于加权残数法,给出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求解格式。通过和饱和黏性土一维非达西渗流固结理论有限体积法数值结果的对比,证明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Hansbo渗流参数对二维地基固结进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固结初期,Hansbo渗流将增强Mandel-Cryer效应,增大孔压的峰值,并延长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的时间;在固结中后期,整个土层存在孔隙水压力滞后现象。同时,Hansbo渗流将阻碍地基沉降的发展。而且,上述影响会随着Hansbo渗流参数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章萍  相明雪  马若男  刘强  葛刚  钱光人 《湖泊科学》2018,30(5):1218-1224
在实验室模拟静态湖泊体系条件下,通过向实际底泥中投加零价铁(Fe~0),考察反应前后底泥中有机物数量、种类、总有机质含量以及上覆水体溶解氧(DO)浓度、氧化还原电位(Eh)、pH和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Fe~0对底泥有机物的降解效果以及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Fe~0处理80 d后,(1)经GC-MS检测出底泥中易被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分子量小于200)数量明显增多,底泥总有机去除率为44%.(2)上覆水体的DO浓度、Eh和pH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DO浓度从6.6 mg/L迅速下降至0.2 mg/L,Eh从150 mV左右下降至74 mV,pH升高至8.4,此体系易形成厌氧环境;且上覆水体中CODCr低于纯底泥-水体系,上覆水中DO浓度、Eh及pH与CODCr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综上,底泥中投加Fe~0可有效降解有机物,且不会对上覆水体产生持久、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998.
波浪渗流力对泥沙起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泥沙起动的力学机理十分复杂。首先理论分析了波浪作用下床面泥沙颗粒所受的主要作用力,然后将上举力和有效重力分别与渗流力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力随着波高的变化其方向也发生向上或向下的变化,渗流力与上举力和有效重力之间存在着相位差,不同粒径的泥沙在一个周期内均有一时段渗流力远大于上举力;对于渗透系数小的细颗粒泥沙,渗流力远大于泥沙颗粒的上举力和有效重力。进一步通过水槽试验分析了不同波浪参数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梯度对泥沙起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渗流力对海床细颗粒泥沙的起动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分析长周期波浪作用下细颗粒泥沙起动规律时,需考虑波浪引起的渗流力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剧烈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体具重要的环境效应,然而此方面研究很少。本文通过云贵高原四个湖泊湖水和孔隙水NH和NO剖面,沉积物柱芯不同结合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界面扩散通量,影响氮循环的因素及它们季节性变化规律等的对比研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一水界面的氮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李悦 《地球化学》1994,23(4):350-356
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对钱塘江流域的物质平衡关系及起控制作用的化学风化反应进行了探讨和计算。结果表明,降雨提供了河水中大部分的K~+、Na~+和SO~2-_4。另外,灰岩地区碳酸钙的溶解反应提供了河水中大部分的Ca~2+和HCO~-_3,硅酸盐岩地区钠长石和黑云母生成高岭石的风化反应提供了剩余的K~+、Na~+、H_4SiO_4和大部分的Mg~2+及少量的HCO~-_3。石膏和白云石的风化反应控制了SO~2-_4和Mg~2+的平衡,其中碳酸钙的溶解反应占主导地位。流域的化学侵蚀率和机械剥蚀率分别为0.022和0.071(kg·m-2·a-1),碳酸盐岩区的物质流出量是硅酸盐岩区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