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41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首次报道海南省产的四种江蓠属中的藻类的十一种微量元素含量与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12.
以生物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等10种附着基经人为投入虾苗池,预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长毛对虾病害,结果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聚缩虫附着率较高,能相应减少幼虾体上的聚缩虫。试验表明,人为投入附着基,能使水质有害因子大为减少。显示出生物生态防治虾病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13.
改性坡缕石粘土的全孔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改善坡缕石粘土的表面性能和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酸浸、酸浸 加热、酸浸 加热 甲醛浸渍3种方法处理天然坡缕石粘土,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X荧光光谱(XRF)、BET_比表面积分析(BET_SSA)及全孔分布等分析手段来评估坡缕石粘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经过3种方法处理,坡缕石粘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特别是碳酸盐的去除效果显著,比表面积是原土的2倍多,总孔容积几乎增加1倍,中孔容积从0.092cm3/g增加到0.15cm3/g左右,平均孔径减小2~3nm;处理后坡缕石粘土的假孔分布峰值在17nm,比原土假孔分布峰值22nm减小约5nm,而且4个样品中的孔几乎都在介孔2~50nm范围内,大孔和微孔很少。但3种处理方法对于坡缕石粘土的处理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14.
为了弄清楚酸性矿井废水的排放是否对阿哈湖造成了汞污染,我们研究了阿哈湖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溶解气态汞、活性汞、颗粒态汞、溶解态汞、溶解态甲基汞、颗粒态甲基汞,以及沉积物间隙水体的溶解态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及其在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剖面分布.实验数据表明,溶解态甲基汞浓度在沉积物下2~5 cm处最高,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分布相吻合,说明水体-沉积物界面是甲基汞的产生地点;并且在沉积物中高浓度硫酸根浓度高达1100mg/L时,硫酸根浓度与甲基汞浓度依然一致.  相似文献   
915.
从区域地层(岩体)中老外新分布,环状,放射状断裂的展布,轴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等方面,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认为鲁西幔枝构造演化对内生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带动围岩一起隆升,形成典型的鲁西幔枝构造,并使部分内生矿产被抬升到浅部。  相似文献   
916.
在6月19日召开的江西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张文宣、张金儿、赵南、朱江萍、刘义雄、黄学荃、宋友礼等人研究的《赤霉素产生菌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筛选及发酵工艺的研究》科研成果,喜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此之前的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居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17.
石湖金矿是冀西太行山区的大型金矿,原勘探的101、106号矿脉提交C+D金储量22.28吨,现开采的101号矿脉向深部有矿石品位变富、矿脉变厚的趋势。因此,矿区深部、外围找矿潜力如何,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石湖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石品位变化、成矿控矿构造分析以及幔枝构造成矿理论的认识,指出石湖金矿深部仍应有较大的延深,外围的找矿潜力应亦很大。本文深入矿田构造解剖,侧重区域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研究,以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918.
测定了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及疣多枝吻纽虫(Polydendrorhynchus papillaris)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纽虫序列,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26个中华枝吻纽虫个体共检测到长度为467-468 bp的9个单倍型,5个湛江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69 bp,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2个疣多枝吻纽虫个体的长度均为474 bp,共享1个单倍型;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9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和湛江枝吻纽虫3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2 1-0.004 3;而3种枝吻纽虫16S rRNA基因序列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却均超过0.24,显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大,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3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结果支持3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中华枝吻纽虫与2种脑纹纽虫(Cerebratulus lacteus、C.marginatu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4、0.169,明显低于与其同属的湛江枝吻纽虫的遗传距离(0.242),表明中华枝吻纽虫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后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NJ树上,中华枝吻纽虫没有与湛江中华枝吻纽虫聚为1支,而是其9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2种脑纹纽虫(C.lacteus、C.marginatus)聚为1支,且有高达94%的支持率,这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也提示将中华枝吻纽虫划入脑纹纽虫属(Cerebratulus)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919.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organic compound 1,3-propanediol(1,3-PDO) is mainly used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polym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tocol was followed to determine and optimiz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1,3-PDO using marine-deriv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HSL4. Four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together with three independent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 29.3 g/L glycerol, 8.0 g/L K 2 HPO 4, 7.6 g/L(NH 4) 2 SO 4, 3.0 g/L KH 2 PO 4, pH 7.1, cultivation at 35°C for 12 h.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 maximum 1,3-PDO concentration of 14.5 g/L, a productivity of 1.21 g/(L·h) and a conversion of glycerol of 0.49 g/g were obta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nditions, fer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chieved an increase of 38.8% in 1,3-PDO concentration, 39.0% in productivity and 25.7% in glycerol conversion in flask. This enhancement trend was further confirmed when the fermentation was conducted in a 5-L fermentor. Th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ould b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developing lowcost, large-scale method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1,3-PDO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20.
蒋鹏  赵春贵  杨素萍 《海洋与湖沼》2014,45(6):1218-1224
采用高浓度无机三态氮(铵氮4NH?-N、亚硝氮2NO?-N和硝氮3NO?-N)共存的模拟海水体系,在最适生长条件下,研究了小分子有机物(糖类、有机酸、醇、有机氮)和p H对海洋着色菌(Marichromatium gracile)YL28去除水体无机三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乙酸钠和乙醇为唯一碳源时,水体中的高浓度2NO?-N和3NO?-N均能被完全去除,4NH?-N的去除率分别为93.40%、84.55%和66.63%;碳源为乙酸钠时菌体生长最好,体系中添加蛋白胨或尿素,仅4NH?-N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p H值在6.0—9.0时,该菌株对4NH?-N、2NO?-N和3NO?-N均具有去除能力。由此可知:YL28菌株对模拟海水养殖水体中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高浓度有机氮化物(蛋白胨和尿素)对4NH?-N的去除能力有明显影响,但对2NO?-N和3NO?-N仍保持高效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不产氧光合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