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7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红石林颂     
湖南肖古丈县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亿万年前造山运动中海陆对抗的杰作,作为奥陶系沉积型红色碳酸盐岩地质剖面和红色客溶石林,是地球惠赠给人类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52.
雪峰运动在贵州天柱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志 《贵州地质》1995,12(1):30-36
震旦系统坳组或桂平组与下江群角度不整合接触,雪峰造山运动形成一系列近EW、NEE向褶皱、断裂、构成了天柱地区主体构造骨架,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雪峰期,在加里东期富集。  相似文献   
53.
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运动过去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造陆运动”即振荡运动,也就是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某一沉积区域的沉积作用完全停止,造成大面积的地层缺失和区域性的假整合(亦称平行不整合)。“造山运动”近年来被分为“构造运动”(Tectogenesis)和“造山运动”(Orogenesis,狭义的)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沉积带的  相似文献   
54.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的厘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之后,侏罗纪-早第三纪进入了断陷盆地的伸展夷平阶段。始新世末印藏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郭令智等,1992),至中新世碰撞的应力才传递到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使晚二叠世-三叠纪曾经存在的A型俯冲带再生活动,开始形成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和前陆盆地(Lu等,1994)。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分为7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带;②东风背斜带;③北部背斜带;④拜城-阳霞向斜带;⑤南部背斜带;⑥西南雁列背斜带;⑦南缘剪切伸展构造带。对造山运动时间特征的认识是地…  相似文献   
55.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造山带及其岩浆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造山带流变学结构与造山热和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年轻的山带往往存在地壳根,但古老的山带地壳根是否存在,取决于造山带的热状态和榴辉岩化的强度,只有缺乏流体和冷的造山带才保留有地壳根,例如古生代的南乌拉尔山和北美前寒武纪的南Trans-Hudson造山带。造山带的伸展塌陷往往伴随着幔源岩浆底侵、地壳软化、隆升和强烈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浮力和造山热的作用,一些山带具有高的海拔和薄而热的地壳,属于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研究表明,这些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是建立在以前形成的热的、软化了的弧后区内。中国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北缘,古生代时期发育了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带,而南缘发育了相近时代的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双峰式岩浆带,构成古生代双岩浆带。该造山系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就是在南缘的古生代弧后岩浆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双岩浆带提供了造山热控制复合造山作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6.
特提斯构造域是目前世界关注和研究的地学前沿科学问题之一。I.Metcalfe从构造演化角度将其划分为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及新特提斯,代表了从古生代特斯洋三次打开与闭合的构造过程。从聚矿构造类型看,一些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不但与其构造域中的大陆边缘的张裂-伸展变形过程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其打开的同时,澳大利亚陆块内前泥盆纪大洋盆地的闭合及造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57.
林海栾川     
不到栾川,不知道这里山有多高,沟有多深,林有多密。二亿四千万年前,气势恢宏的造山运动中,除馈赠给栾川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外,大自然这个非凡的工匠还为这里矗立起了千姿百态的9251个山头,雕琢出蜿蜒曲折的8850条沟岔,开凿出604条奔腾跳跃的支流。造山运动推动伏牛山的抬升,造就了亚热带与温带两大气候区带的分界,使栾川处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伏牛山腹地。  相似文献   
58.
雨游南雁荡     
南雁荡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是亿万年地质史中大自然的造化。约—亿三千万年以前,频繁剧烈的火山运动,造就了南雁荡山地质地貌景观厚达1300多米的基础岩石,后又伴随着造山运动隆起成山,经过千万年的风化、剥蚀,最终形成了崖峭壁陡、洞幽穴深、谷狭瀑多的地质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59.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沧桑巨变中,曾经上演了演了多次精妙绝伦、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大约从1.34亿年前开始,到6500万年前左右,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地质历史上尤为著名的燕山运动。受此影响,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  相似文献   
60.
古南海的展布范围以及俯冲消亡过程等一直是地质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这不仅与南海扩张诱因密切相关,而且对南海地球动力学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南海南部造山运动以及古南海俯冲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构造活动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运动从早白垩纪到晚白垩纪,古太平洋的洋壳俯冲到婆罗洲岛下方,俯冲带位于现今卢帕尔线一带,引起了曾母-南沙地块不断向西南婆罗洲靠近,并于晚白垩纪引发了碰撞造山运动。由于婆罗洲自身是由众多地块拼合而成,所以在始新世期间发生了多期碰撞之后的地块变形重组事件。最终在晚始新世(37 Ma)完成最后一期变形(沙捞越运动)。第二阶段是晚始新世(35 Ma)到中中新世(15.5 Ma),位于西巴拉姆线以东至菲律宾卡加延一带的古南海从西巴拉姆线以东,向婆罗洲岛下方俯冲,随后扩散到沙巴以及巴拉望岛以南的地区,直至菲律宾的民都洛岛一带停止俯冲。由此产生的拖曳力是南海扩张的主要诱因。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效果相似,古南海的俯冲使得婆罗洲岛与南沙地块不断靠近。在中中新世(15.5 Ma),引起南沙地块与婆罗洲岛在沙巴地区的碰撞(沙巴造山)以及巴拉望北部陆壳与菲律宾岛弧的碰撞而停止。由此带来的不整合面在南海南部普遍可见,甚至到达了巴拉望岛一带。而现今南沙海槽与巴拉望海槽并非是俯冲带的前渊,前者是对沙巴新近纪增生楔重力驱动变形的响应,后者是巴拉望岛北侧伸展背景下产生的半地堑盆地,在后期增生楔的作用下发生强烈沉降所形成。真正的俯冲带则分别位于南沙海槽东南部以及巴拉望海槽东南部。据现有证据推测,最少在10 Ma之前古南海就在菲律宾民都洛一带停止俯冲,从而完成了整个古南海的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