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7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根据各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的热物理参数及主体花岗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采用简化的立方体数学模型计 算得出:南岭地区8个花岗岩基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为3.9(金鸡岭)~5.5 Ma(九峰); 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 为2.6~3.5 Ma ;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 时间(Δt A)为 5.2(陂头)~45.1 Ma(姑婆山) 。南岭地区 8 个燕山早期花岗岩基的侵位-结晶时差(△t ECTD)为 12.1(陂头) ~52.2 Ma(姑婆山), 结合锆石U-Pb年龄通过反演计算得出其侵位年龄 (tE ) 为194.4 (陂头)~219.3 Ma(九峰)。这为 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揭示出近东西向展布的南岭晚中生代造山带具有印 支期构造格架(以侵位年龄为代表)和燕山早期花岗岩(以锆石 U-Pb 年龄为代表) 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72.
With acquisi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ew data of structur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high-resolution isotopic dating data, we have great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events occurring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and may giv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timing and geodynamic settings of the “Yanshan Movement”. During the Mid-Late Jurassic (165±5 Ma), great readjustment of plate amalgamation kinematics took place in East Asia and the tectonic regime underwent great transformation, thus initiating a new tectonic regime in which the North China Block was the center and different plates converged toward it from the north, east and southwest and forming the “East Asia convergent” tectonic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orogeny. As a consequence, the crustal lithosphere of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thickened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Early Cretaceous substantial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craton destruction featured by drastic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widespread volcano-magmatic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a major biotic turnover from the Yanliao biota to Jehol Biota. Such a tremendous tectonic event that took place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and East Asia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Yanshan Movement”.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patterns,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deep processes, the “Yanshan Movement” is redefined as the Late Jurassic East Asian multi-directional plate convergent tectonic regime and its associated extensiv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and great tectonic change that started at -165±5 Ma. The substantial lithospheric attenuation in East China is considered the post-effect of the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and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3.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93,自引:11,他引:93  
赵越 《地质论评》1990,36(1):1-13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造期、幕。分别编制了印支期(T_1—J_1~1)、早燕山期(J_1~2—J_2~2)、中燕山期(J_2~3—J_3)和晚燕山期(K_1—K_2~1)古构造图。论述了中生代各阶段的构造演化。强调指出早燕山构造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56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8,44(5):489-495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自1990年提出以来,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其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在回顾Rodinia超大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Rodinia超大陆的古地理再造图,并着重介绍中国大陆古地块在超大陆中古地理位置的最新研究动向,文中对建立Rodinia超大陆的标志,特别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作用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我国中-新元古代与Ro  相似文献   
175.
伏牛山南坡不同高度的气候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山区生态度假旅游已成为都市民众喜爱的一大旅游亮点,到山区自然中体验人类返璞归真的清凉感觉,并能在山区的自然中增长知识,看到许多从未见到过的植物、中草药、地形地貌、造山运动的遗迹,增长许多地理知识,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自然中吸收新鲜空气,净化了心身,清洗了大脑  相似文献   
176.
由于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盆精确闭合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从而制约了我们对该区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印支造山运动过程的完整认识。碎屑岩作为造山作用在地壳浅表响应的产物,保存了其物源区深部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可有效地约束洋盆演化和造山过程的精细时空格架。本文选择对哀牢山构造带及其东侧地区中-上三叠统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构造带内部三叠统样品除了缺少240~325 Ma年龄群外,与东侧地区同时代碎屑岩样品相似,均具有480~560 Ma和900~1200 Ma两个主要年龄群,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16.75~+17.00和?15.39~+19.20;而两地区上三叠统样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频谱特征,均显示250~330 Ma、480~580 Ma和920~1240 Ma三个主要年龄群,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10.67~+12.15、?10.06~+9.57和?12.25~+15.62。综合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数据,表明哀牢山构造带内中-上三叠统及其东侧地区三叠系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构造带内的岩浆岩,有少量老地层再循环的贡献。进一步的源区分析指出,哀牢山古特提斯洋在早三叠世已闭合。此外,基于哀牢山构造带及两侧地区普遍缺失下三叠统地层和大量发育早-中三叠世碰撞有关的岩浆岩的特征,显示我国哀牢山地区与越北地区印支造山运动在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同时开启,中-晚三叠世,哀牢山构造带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7.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一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质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质观察资料和玄武质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