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正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归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管理,是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治理的主力军。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这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始终活跃在玉树大地上,在灾后重建战役中,以特有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传统作风,诠释着自己崇高的使命。在今年初省上召开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362.
利用1961—2011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中国584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大气热源对青藏高原夏季风及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主体东部与其以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热力差异,对青藏高原夏季风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定义了一个青藏高原东部与其北侧热力差异指数。当青藏高原东部与其北侧热力差异指数偏大时,青藏高原夏季风偏强,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当指数偏小时,青藏高原季风偏弱,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指数偏大时,南北气流在长江流域辐合,使得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水汽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干冷空气在长江流域汇合,增大了该地区的水汽含量,同时由于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当指数偏小时,长江流域上空低层西南风增强,来自印度洋与太平洋上的暖湿水汽更多地往华北地区输送,长江流域的水汽含量减少,而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也明显减弱,降水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363.
一次高原涡和西南涡作用下强降水的回波结构和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淼  刘黎平  王红艳 《气象学报》2014,72(3):554-569
2009年7月30—31日,青藏高原东侧背风坡发生了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在高原涡和西南涡相继出现并相互作用的天气环境中,四川盆地内生成了3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的反射率因子,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TRMM PR)反射率因子,可以得到这次暴雨的发展演变及其三维结构特征。通过与TRMM PR探测资料的对比验证,地基组网雷达的结果与其非常一致,基本能反映出对流系统的演变全貌,而在高原和山区地基雷达缺测的区域,测雨雷达探测资料可以做为补充。分析表明,降水落区的低层正涡度和水汽辐合上升与高层负涡度和水汽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条件。第1个降水系统位于高原涡东南侧,随着高原涡的移动衰亡移出盆地并最终消散,降水系统和高原涡在时间上有滞后相关,二者移动速度的突变较为一致;第2和第3个降水系统在西南涡出现的时段强烈发展,在局地停留维持并打通成为一条沿山脉走向的贯穿整个盆地的混合降水回波带,在西南涡发展至成熟阶段给四川盆地南部带来最大小时降水,降水系统和西南涡的相关无论在强度还是移速上都非常显著。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相接处,降水云团的0℃层高度并未随地表发生明显变化,但降水云团进入盆地后,低于0℃层高度的降水粒子融化变为液相,使得云团从对流型降水变为分层结构的层云降水。  相似文献   
364.
Seasonal sno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and the hydrothermal regime in surface soil. Alpine meadow, which constitutes the main land type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easonal snow on 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active soil laye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age. Monitoring sites for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were constructed to observe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es in active soil laye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 with seasonal snow cover variation for three years from 2010 to 2012. Differences in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areas of diverse vegetation coverage with varying levels of snow cover were analyzed using active soil layer water and temperature ind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now cover greatly influenced the hydrothermal dynamics of the active soil layer in alpine meadows. In the snow manipulation experiment with a snow depth greater than 15 cm, the snow cover postponed both the freeze-fall and thawrise onset time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alpine LC (lower vegetation coverage) meadows and of soil moisture in alpine HC (higher vegetation coverage) meadows; however, the opposite response occurred for soil temperatures of alpine HC meadows,where the entire melting period was extended by advancing the thaw-rise and delaying the freeze-fall onset time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Snow cover resulted in a decreased amplitude and rate of variation in soil temperature, for both alpine HC meadows and alpine LC meadows, whereas the distinct influence of snow cover on the amplitude and rate of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occurred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ages. Snow cover increased the soil moisture of alpine grasslands during thawing period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annual hydrothermal dynamics of active layers in permafrost were subject to the synergistic actions of both snow cover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相似文献   
365.
7月7日,山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阿拉善盟旅游局、科协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2014年全盟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暨阿拉善盟导游贝讲解员风采大赛”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366.
<正>壮哉,西部测图工程,伟哉,五万圆梦宏图。二百万平方公里,浩浩山岳江湖。百分之二十陆土,漫漫沙峦溪谷。山高而水长兮,养育多元民族。疆宽而域广兮,布设高寒酷暑。青藏新甘川云,横跨六大省区。高原冰川沙漠,死亡禁区密布。走之千里兮,无恐陷车。行之万里兮,不惧路阻。西部测图,始于2005。盛世宏图,优质硕果满目五载冬春夏秋,领略神州风雨露。万余测量勇士,翻山涉水绘版图。  相似文献   
367.
师锐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11,30(6):1453-146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00-2004年汛期(5~9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高原切变线活动过程进行了普查和分类,并对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生成日,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移出日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强盛日的背景环流特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层上,两槽一脊的背景环流形...  相似文献   
368.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于风积成因.黄土高原表土中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良好的正相关,气候作用是主导黄土高原表上磁化率增强的主...  相似文献   
369.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不同部位低温热年代学记录、沉积记录和构造变形记录揭示出存在60~35,25~17,12~8Ma(藏南17~12Ma)和大约5Ma以来4个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除了藏南地区在17~12Ma发生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及其所控制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系的快速抬升剥露这一特殊情况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具有准同时性.几个强隆升剥露阶段对应于几个强构造变形活动时期,反映隆升剥露主要受构造动力控制.新生代以砾岩为代表的粗碎屑物的分布、前陆盆地或走滑拉分盆地的分布及其沉积充填、角度不整合的发育和地层间断缺失,以及受断裂控制的盆山地貌变迁和高原扩展与青藏高原几个强构造抬升剥露阶段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本文还讨论了青藏高原作为地表隆升的高原形成过程,揭示高原的形成是随时间演变不断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1,30(3):571-574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与老挝相邻,东南部和柬埔寨相接,西部与缅甸为界,南部面对泰国湾,南端与马来西亚相连。陆地面积513.115 km2,人口6 476万,为多民族国家。泰国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西部为山地,主要山脉为泰缅边界的他念他翁山脉,其向南可延至马来半岛,其中以清迈府的因他暖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