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966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 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8 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些岩体侵入到康布铁堡组中,限定康布铁堡组时代大于404 Ma.同时蒙库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也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404~400 Ma.蒙库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Th、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贫钾,Nb、Ta、Sr、P、Ti具有明显负异常和中等负铕异常(δEu=0.38~0.50)的特点.Na2O/K2O=6.36~13.3,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铝过饱和指数为1.03~1.09,为微过铝质.Isr=0.70438~0.70986,εNd(t)=1.04~2.17,表明蒙库岩体物源以幔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壳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蒙库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处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992.
阿尔泰额尔齐斯构造带岩石应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泰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岩石变形强烈,最大应变椭球轴比(Rxz)可达10~30,剪应变(γ)达4~6。该带可分为2个层次4个次级构造带。第一层次为韧性—韧脆性中—中-浅层次变形带,包括萨尔布拉克—科克萨依脆性挤压劈理化带、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剪切流变构造带和库尔提—玛因鄂博韧性剪压变形带,第二层次是齐伯度—富蕴深层次超韧性变晶糜棱岩带。第一层次变形带中沿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一线为最强变形带,向两侧依次减弱。中心带以剪切—拉伸变形为主,两侧以压扁变形为主兼有剪切,均为左行剪切。结合区域地质分析,可认为这3个变形带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板块(微陆块)聚合变形带,显示喀拉通克岛弧以北东偏东方向俯冲于可可托海—青河陆缘岩浆弧之下,并发生弧—陆碰撞。齐伯度—富蕴变晶糜棱岩带岩石变形温度压力条件高,以右行剪切为特点,具有完全不同的地质演化历史,反映它可能是在古生代期间被强烈改造的具有前震旦纪结晶基底的微大陆的残块(或断片)。  相似文献   
993.
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地层发育世界罕见的总厚度达百米的苦橄质熔岩.苦橄岩的斑晶主要为蛇纹石化的自形一半自形橄榄石.对橄榄石斑晶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相当均匀,其Fo含量为79.8%~81.8%,并且具有异常低的CaO含量(0~0.06%),明显比典型岛弧苦橄岩中橄榄石的Fo含量和CaO含量要低的多.根据前人对Ca在橄榄石一硅酸盐熔体中的行为实验成果推测,这种橄榄石可能是高硅、低铁、低碱的玄武质岩浆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4.
甘肃北山南带峡东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东段敦煌地块与北山古生代褶皱带的衔接部位.该地区的敦煌岩群由于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强烈,岩石组合及地质时代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本文依据1:5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的新资料、新成果,对该地区的敦煌岩群的组成重新进行了片麻岩与表壳岩划分,并着重对其中填绘出的以古老侵入岩体出现的正片麻岩体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95.
北岔沟门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了以花岗岩中捕虏体和集块岩中集块形式存在的长英质糜棱岩及花岗岩的糜棱岩化,表明基底存在着NE向韧性剪切带,并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是主要导岩导矿及拄矿构造。矿体的展布严格受区内浙裂控制,矿化的贫宫亦与成矿期断裂蚀变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沿深切汪源的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在馒枝构造主拆离带的不同级别构追扩容带中成矿。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和矿区外围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6.
胶莱盆地东北缘中生界粗碎屑岩段的沉积层序及含金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江羽  李思田 《沉积学报》1998,16(1):140-145
胶莱盆地属于晚中生代断陷盆地,东北缘广泛出露中生界的粗碎屑岩系。在对其进行详细的野外宏观描述、室内微观鉴定及样品含金量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粗碎屑岩段的沉积物组成、沉积类型和微观特征,建立了该岩段在不同地区的垂向沉积层序及典型展序组合类型。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是造成砾岩层内部结构复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研究区粗碎屑岩段形成于干旱、近源快速堆积的陆上冲积扇环境,且探讨了其含金性。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对新疆阿尔泰碧玺(电气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综述,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等。归纳了新疆阿尔泰碧玺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内地层、岩浆、构造等多种因素和条件限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其他产地碧玺(电气石)具有指导意义,为新疆阿尔泰碧玺包裹体及微形貌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成因和铀成矿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对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将其与诸广山南体东部其他印支期非产铀和产铀花岗岩进行了对比。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4±2.1 Ma,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呈过铝质,硅和碱含量偏高(Si O_2=69.7%~75.0%,K_2O+Na_2O=7.74%~9.08%),富铁、贫镁,属于碱钙性/钙碱性-过铝质-铁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26~272×10~(-6)),LREE富集(LREE/HREE=6.27~11.4,(La/Yb)_N=4.01~15.0),Eu亏损较明显(δEu=0.15~0.42),富集Rb、Th和U,亏损Ba、Sr、Ti和Eu,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87)Sr/~(86)Sr)i值较高(0.71922~0.72040),εNd(t)值较低(-10.0~-10.2),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0~1.82 Ga。上述特征表明,桃金洞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岩石演变而成的变质杂砂岩组分岩石经中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对比研究显示,诸广山南体印支期产铀花岗岩蚀变作用强,FeO~T/(Fe O~T+MgO)比值变化较大,CaO含量低,主要为碱钙性花岗岩,Ba、Sr、Ti和Eu亏损更强烈,ε_(Nd)(t)值更低和Nd模式年龄更古老。非产铀花岗岩源岩以砂质岩为主,U含量相对较低。桃金洞花岗岩未经后期明显热液蚀变作用,不具有产铀花岗岩蚀变强烈的特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诸广山南体印支期非产铀花岗岩,铀成矿潜力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999.
黑沙山南铁多金属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地表多为风成沙覆盖,普通地表地质工作较难开展,磁测工作是寻找隐伏铁多金属矿体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磁剖面进行2.5D反演,将面积工作圈定的异常进行解释推断,并指导了深部进行的钻探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权瑞  董国臣  缪广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地质论评》2016,62(4):1064-1080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本文首次报道了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的金属成矿作用,对含矿的正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分析工作。详细的野外观察表明,洪山岩体内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点,并厘定出含矿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洪山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30.45~131.4Ma,晚于洪山正长岩形成年龄(132~135Ma),成矿时代略晚于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年龄(133~137Ma),处在太行山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活动高峰期内(120~140Ma),属于太行山地区后碰撞构造伸展阶段的产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洪山正长斑岩具有高硅(Si O_2=63.72%~67.63%)、高钾(K_2O/Na_2O=0.73~1.36)和富碱(K_2O+Na_2O=12.34%~12.73%)的特点,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32~12.43),不具铕异常(δEu=0.93~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2件样品24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4.4~-10.3),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6~2.7Ga。综合分析表明,正长斑岩是"EMⅠ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涌的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壳幔混源的富钾含矿岩浆,并最终导致洪山斑岩型Cu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