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了研究祁连山大雪山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附近采集46个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 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样品的阴、 阳离子中, SO42-、 NO-3、 Ca2+和NH+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μg·m-3、 0.38μg·m-3、 0.73μg·m-3和0.22μg·m-3, 累计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季节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特征, 夏季的浓度最高, 其次是春季、 冬季和秋季. Cl-、 Ca2+、 Na+和Mg2+之间的相关性极高, SO42-和NO-3与大部分阳离子的相关性都很高, 说明大部分硫酸盐是来自于中亚沙尘源区的自然源, 而并非是通过人类活动造成的一次污染物通过二次反应过程得到的. NH+4仅与SO42-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 该地区NH3主要中和了大气中硫酸并生成(NH4)2SO4.该地区的大气环境主要来源于自然源的影响, 但夏季风期间人为污染排放已经不可忽视, 这也得到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的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942.
郑义  张莉  郭正林 《岩石学报》2013,29(1):191-204
新疆铁木尔特铅锌铜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为准确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作者分别对矿区赋矿火山岩和含矿石英脉中的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2件火山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96±5Ma和405±5Ma,2件黑云母样品的40 Ar/39 Ar坪年龄分别为240±2Ma和235±2Ma,相应的39Ar/36Ar-40Ar/36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3Ma和233±3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据此,认为矿区内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于396~405 Ma,成矿作用发生于235~240Ma;成岩年龄早于成矿年龄约165Ma.因此,铁木尔特铅锌铜矿为典型的后生矿床,而不可能是同生VMS型矿床.考虑到成矿年龄稍晚于区域大规模变质作用(约250Ma),推测成矿作用与阿尔泰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铁木尔特铅锌铜矿为典型的陆陆碰撞体制下形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943.
杨孝强  厉子龙 《岩石学报》2013,29(10):3446-3456
北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超高温麻粒岩存在高铝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和尖晶石+石英等超高温特征矿物组合,其退变质作用主要以典型的降压反应矿物堇青石的形成为标志。对其中新发现的石榴子石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的石英以及被石榴子石包裹的石英中孤立分布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分为近纯CO2(部分含少量的N2),均一温度在10.1~29℃之间,其对应的密度在0.631~0.861g/cm3。石榴子石中的原生和假次生CO2包裹体费米峰差在104.1cm-1左右,低于石英中CO2包裹体的费米峰差(~104.7cm-1),暗示其密度低于石英中的CO2包裹体。由CO2流体包裹体密度所得到的等容线从P-T轨迹退变质阶段的下方穿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初步认为阿尔泰超高温麻粒岩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有关。基性岩浆的底侵不但提供了异常高的地温梯度,同时其所释放的大量CO2降低了水活度,使得变质作用峰期的特征矿物得以保存。低密度的CO2流体指示了阿尔泰超高温麻粒岩沿顺时针P-T轨迹紧随超高温峰期变质之后快速抬升降压,捕获的同变质流体包裹体因腔体体积增大而密度降低的一种退变质过程。  相似文献   
944.
本文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北缘六连岩体中主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主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角闪辉长岩分别获得了284Ma 和278Ma 的成岩年龄,表明六连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存在塑性流变特征,包体中可见淬冷边、反向脉和针状磷灰石,包体和主岩中均发育矿物异常共生或不平衡结构,结合主岩和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定六连岩体为早二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揭示出,六连岩体中主岩和包体的原始岩浆分别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深部陆壳基性火成岩和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佳木斯地块东北缘早二叠世六连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5.
恰夏铜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赋矿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变质岩系.脉状铜矿化主要特征为:早期顺层石英脉,呈脉状或透镜状沿变质片理分布,有星点状黄铁矿产出;晚期含铜黄铁矿-石英脉,斜切变质围岩,黄铜矿以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裂隙中.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CO2包裹体,其次为水溶液包裹体,同时含有少量的碳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顺层石英中原生富CO2流体包裹体,CO2三相点温度(tm,CO2)集中在-61.5~-57.5℃,CO2部分均一温度(th,CO2)集中在25~27℃,完全均一温度(th,tot)集中于223~280℃,流体密度为0.82~0.90 g/cm3;含铜黄铁矿-石英脉中原生富CO2包裹体的tm,CO2集中于-61.5~-58.7℃,th,CO2集中在23.5~28.7℃,th,tot集中在230 ~ 310℃,流体密度0.81~0.86 g/cm3.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富CO2的CO2-H2O-NaCl±CH4±N2体系.恰夏铜矿脉状铜矿化的成矿流体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类似,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特征,认为脉状铜矿化的成因与造山-变质热液有关,是阿尔泰山南缘晚泥盆世一二叠纪造山-变质作用的产物.SRXRF测试富CO2流体包裹体中金属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Au,可能表明富CO2流体对金的富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6.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及相关的内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天丰 《矿床地质》2013,32(4):705-714
探讨天山-阿尔泰地区大地构造及其相关的内生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阿尔泰地区属于早古生代碰撞带,天山地区属于晚古生代早期(晚泥盆世一早石炭世)碰撞带,均为区域性近南北向缩短-碰撞作用的结果.在晚泥盆世一早石炭世,阿尔泰地区近NW向区域性断层呈现右行走滑的特征,天山地区近EW向的区域性断层表现为逆断层的活动.但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受乌拉尔碰撞带挤压作用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受到较弱的向东挤压的作用,阿尔泰地区NW向断层转变成左行走滑断层,天山地区近EW向断层则转变为右行走滑断层,使该区岩石发生适度的破碎,以致形成大量世界著名的内生金属矿床.对于亚洲大陆来说,碰撞作用最强烈的时期并不一定是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最有利的阶段,应该审慎地对待所谓的“造山带成矿作用假说”.最后,笔者还对该区深部隐伏内生金属矿床的找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7.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矿区花岗质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花岗质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对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54.43%~55.10%,Al2O3和CaO含量分别为16.92%~17.64%和5.35% ~ 5.94%,Mg#值为(51.95 ~55.96),富碱(K2O+ Na2O =9.0% ~9.43%)和高钾(K2O/Na2O=1.32~1.74);与之相比,正长斑岩的SiO2 (59.96% ~63.60%)、Al2O3(18.15% ~ 19.13%)和Mg#(30.16 ~ 48.20)、全碱(K2O+Na2O=11.81%~13.17%)含量偏高,CaO含量(1.13% ~2.47%)和K2O/Na2O比值(1.1 ~1.53)偏低.它们属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岩石富集LREE和Rb、K、Pb、Sr和Zr,相对亏损Nb、Ta和Ti,是晚古生代准噶尔古大洋俯冲的产物.黑云母闪长岩是俯冲板片熔体和富含钾的地幔楔熔体深侵位的产物,正长斑岩为黑云母闪长岩原始岩浆经角闪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又经钾长石堆晶和角闪石残余岩浆浅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8.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胜  方剑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1):3770-3778
综合重力观测资料和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并对该区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首先利用收集到的P波近震和远震走时数据进行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研究区岩石圈三维P波速度结构.然后利用速度-密度经验关系式,将速度扰动转化为密度扰动建立研究区三维初始密度模型.最后利用分离的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得到了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密度结构特征有利于地震孕育发生和地壳物质侧向流动;地壳内,密度异常等值线走向与地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进入地幔后,密度异常等值线走向发生了顺时针旋转,这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和地幔具有不同的构造运动模式,暗示该区可能发生了壳幔解耦;80~100 km深度上,P波速度异常较密度异常明显偏低,推测该区可能发生了部分熔融或者岩石含水量的增加;印度板块俯冲和周围坚硬块体阻挡联合作用,使得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了强大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并导致深部软流圈热物质上涌,为该区壳幔解耦、部分熔融和P波速度降低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49.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 平武—青川断裂、 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 秦岭南缘断裂, 包括迭部—舟曲断裂、 武都—康县—略阳断裂及茶店—勉县断裂在晚更新世曾有过活动, 在全新世活动不明显; 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平武—青川断裂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 表现为右旋走滑的逆断裂, 全新世活动不明显; 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不但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 而且在全新世继续活动; 龙门山北部这个三角地区依然是未来地震活动关注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50.
简要介绍了新编阿尔泰—萨彦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该图是在1∶2 500 000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5 000 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5 000 000亚欧地质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50余条主要活动断裂数据库及相应的档案.图内涉及天山、阿尔泰—西蒙古—萨彦、贝加尔等地震构造带,并对这些地震构造带内的主要地震构造的基本信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