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阿克苏地区雹灾特征及其防雹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新疆1951—2007年1870条雹灾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二阶主值函数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对防雹前后(以1978年和1990年为界)趋势系数进行比较,分析防雹效果。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分析,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其振荡周期发现,阿克苏地区雹灾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少。雹灾受灾面积、雹灾次数分别在1972年和1976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受灾面积和雹灾次数存在10~12 a和15~17 a的周期,雹灾经济损失存在5 a和8 a左右的周期。20世纪90年代阿克苏地区形成大规模综合防雹体系以来,防雹效果显著,平均每年雹灾受灾面积实际减少趋势为2.6%,经济损失实际减少趋势为4.4%,雹灾次数实际减少趋势为6.2%。  相似文献   
32.
一句话新闻     
我国南疆腹地规模最大的天然气深加工项目日前在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2亿元。据了解,此项目为新疆“十二五”重点建设工程,装置建设规模为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生产线,并以塔里木天然气为生产原料,计划于2015年建成。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市黑山钒矿产出特征及矿石组份的研究,从矿床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古构造环境、钒铀矿形成的机制以及矿化与围岩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后,认为该区的钒矿属海相沉积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滨岸浅陆棚环境.因其成矿时海水升降频繁,加之该地区钒矿层较薄,产状缓,故矿层均已被氧化.  相似文献   
34.
The upper Qigeblaq Formation (Fm) dolostones and the Yurtus Fm phosphatic cherts, black shales, limestones, and dolosto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transitional succession of the Aksu-Wushi area. Negative δ13C excursion above the Yurtus Fm/ Qigeblaq Fm boundary wa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pronounced nega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occurs in the phosphatic chert layers at the bottom of the Cambrian Yurtus Fm, below which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Asteridium- Heh'osphaeridium-Comasphaeridium (AHC) acritarch assemblage zone. The δ13C curv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Yurtus Fm in the Aksu-Wushi area was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early Cambrian δ13C curves of the Zhujiaqing Fm (Daibu Memb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Yanjiahe Fm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in China, the lower Tal Fm in India, the Sukharikha Fm in Siberia,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Tsagaan Oloom Fm in Mongolia through biostigraphy. The lower part of the Yurtus Fm in the Tarim Basin is at the Nemakit-Daldynian stage, and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 of the Aksu-Wushi area may be located in the phosphatic chert unit which just below the first appearance AHC acritarch assemblage zone. The negative δ13C excursion (N1) across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 in the studied section may have resulted from oceanic overturning and sea level rise.  相似文献   
35.
南疆中西部的阿克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原因,在地面冷空气很强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翻山大风。为深入了解阿克苏翻山大风的机理,提高此类灾害性大风的预报能力,针对2019年8月15—18日出现的一次罕见翻山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观测资料、模式预报资料、NCEP逐6 h格距1°×1°的再分析资料和阿克苏站、托万克提根洪沟站2个地面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风向风速资料,对本次大风的精细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和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是在东欧阻塞高压发展加强、中亚低涡长时间维持并3次分裂东移的形势下,由高空急流和低层冷平流的共同作用使冷空气的势能向动能转化而引发的持续性大风。(2)过程中出现了3次大风波动,均是高空槽引导冷空气翻越天山而形成,前2次是短波槽引起,大风持续时间短,第3次是主槽东移引发,大风持续时间长。(3)第一次大风波动中有对流性雷暴大风叠加,瞬间阵风达12级。(4)高空急流引起的强垂直运动和次级环流、中层辐合及低层辐散有利于大风的加强和维持。  相似文献   
36.
正2014年4月25~2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德国波斯坦气候变化研究所(PIK),慕尼黑工业大学,国家气候中心主办联合协办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外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7.
阿克苏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相似文献   
38.
阿克苏位于新疆南部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 ,东西长约 51 3km,南北宽约 386km,总面积为 1 3.2万 km2 ,1 999年年末全地区统计总人口为 2 0 1 .35万人。全地区辖八县一市 ,现有大小市镇 2 0多个 ,阿克苏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的中心 ,市区现有人口近 2 0万人。阿克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新疆的重要交通枢纽 ,是塔里木油田及西气东输的基地。随着别铁里口岸的开通 ,往日封闭落后的阿克苏 ,将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 ,阿克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开发西部 ,支援边疆建设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阿克苏 ,农村人口逐渐迁往城镇。目前 ,…  相似文献   
39.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新疆北部及邻区在区域构造上分属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及塔里木三大板块,它们被两条时代不同(石炭—二叠纪、志留—泥盆纪)、规模宏伟的板块缝合构造带所分隔,缝合构造带与两侧板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却无隶属的“父子”关系,三大板块自元古宙发生解体裂移后,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主要是依据各陆缘的不同特征分别形成岛弧或边缘海盆;进入晚古生代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培里木板块已率先完成碰撞缝合,此时除斋桑—额尔齐斯—线尚有古亚洲洋残余外,绝大部分地区均进入陆内构造发展阶段,其主要构造活动是“手风琴式’的开合构造,形成一些裂陷槽、裂谷和上叠盆地。研究区内共分出15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4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40.
水储量变化可视为气候变化对水文系统影响的指示器。基于GRACE数据,结合气候数据和冰川积雪数据,分析了近10 a年来阿克苏河流域的水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10 a间阿克苏河流域的水储量呈递减趋势,减少速率为-0.12±0.85 cm/a,且春季表现为正距平,而秋季表现为负距平;(2)山区冰川退缩和积雪消融是该流域山区水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平衡,同时近十年来积雪面积递减速率为-24 km~2/a;(3)阿克苏河流域的耕地面积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地下水过度超采,是绿洲区水储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