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3篇 |
免费 | 1072篇 |
国内免费 | 13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1篇 |
大气科学 | 708篇 |
地球物理 | 1288篇 |
地质学 | 3086篇 |
海洋学 | 865篇 |
天文学 | 110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4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249篇 |
2021年 | 238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218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59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272篇 |
2012年 | 376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301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49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219篇 |
2001年 | 233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90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6篇 |
1974年 | 11篇 |
1966年 | 10篇 |
1965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土水特征曲线对于研究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至关重要。根据土水特征曲线可以确定非饱和土的强度、体应变和渗透系数 ,甚至可以确定地下水面以上水份分布。由于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差异 ,导致描述其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也各不相同。因此 ,建立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表达式 ,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土水特征曲线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依据这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将其划分为 4种类型。分别由这 4种类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具有统一表达式形式的土水特征曲线通用数学模型 ,并运用陕北高原黄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对通用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2.
人工砾石海滩变化及输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采用砾石海滩在某些强动力区域进行海滩养护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以厦门天泉湾人工砾石滩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至2016年间10条海滩剖面开展了5次周期性监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人工砾石滩竣工完成后的一年时间内,滩肩外沿线、岸线及滩面底角的砂砾分界线大幅度后退,滩肩宽度变窄;滩肩外沿线明显隆起,形成滩肩脊线;滩面坡度变大,且上游侧海滩的滩面普遍比下游侧海滩的滩面陡,一年后,岸滩整体变化趋于稳定。针对砾石滩不断向西南方向运移的现状,采用Leo C.van Rijn输移率公式计算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并通过测量断面法、体积变化量法对Leo C.van Rijn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的范围约为1 015.66~2 392.5 m~3/a。 相似文献
103.
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可用于室内和田间快速、 准确、 自动测定土壤含水量,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之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即土壤表观介电常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是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关键。目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 但尚未有研究对这些标定曲线进行系统的验证和分析评价。因此, 它们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尚不明晰, 严重影响到与土壤含水量测定相关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收集整理了一系列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经验公式(19个)和半经验半物理模型(5个), 并利用大量的文献实测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均方根差(RMSE), 平均误差(AD), 纳什效率系数(NSE)等三个指标对比分析和评价这些标定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 经验公式中Topp、 Roth(1992)2、 Jacobosen、 Yoshikawa2、 Alharathi模型和半经验模型中Malicki1公式及其修订模型综合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利用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4.
回旋曲线是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中常使用的线形,而其坐标的计算是施工放样的难点。以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中回旋曲线为例,提出一种计算回旋曲线上任一点坐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106.
通过在二维数值水槽内用边界元法直接求解Laplace方程,对规则波在缓坡上的变形及破碎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底坡及采用不同底摩阻系数时规则波的破碎特征,并对规则波破碎的极限坡度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规则波破碎时海底坡度、底摩阻系数及波形不对称性对破碎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基于199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川滇地区近期的变形特征,计算给出了该区域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并结合GPS剖面初步识别了断裂带所处的孕震阶段。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始终处于弱形变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汶川地震后,由于研究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和应变的重新分配,使得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变化较小,逐步趋缓,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并且安宁河断裂带的闭锁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分量存在明显趋缓现象,显示存在强闭锁现象,小江断裂带平行于断层方向GPS速度剖面显示断裂带两侧变形平缓且变形范围较大;昭通、莲峰断裂的挤压和剪切变形积累均存在弱化现象,可能预示该区域挤压应变积累背景较高。 相似文献
108.
锤击法在桩基质量检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桩的常见缺陷及其反射波特征作了浅析,对锤击法实测曲线判读和解释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9.
110.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的云微物理及区域水分收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针对高原夏季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开展了大量观测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高原云微物理结构、云中水分转化和区域水分收支特征,本文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并结合高原试验期间的各种观测资料,对那曲观测试验区2014年7月5~6日的一次较为典型的夏季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基本再现高原夏季对流云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降水的日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夏季对流云中具有较高的过冷云水和霰粒子含量,冰相过程在高原云和降水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面降水主要由霰粒子融化产生。暖雨过程对降水的直接贡献很小,但在霰胚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霰粒子胚胎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冰晶与过冷雨滴的撞冻过程,雪粒子和过冷雨水的碰冻转化及过冷雨滴的均质冻结贡献相对较小。霰粒子的增长过程在12 km(-40℃)以上层主要依靠对冰晶、雪粒子的聚并收集过程,而在其下层的增长过程主要依赖对过冷云水的凇附增长,对雪粒子的聚并收集和凝华增长过程较小。高原那曲地区净水汽收支为正,日平均降水转化率可达20.75%,接近长江下游地区,高于华北、西北地区。该地区日降水再循环率为10.92%,说明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高原降水的水汽来源具有一定的贡献,但高原降水的90%仍然由外界输入的水汽转化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