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3篇 |
免费 | 587篇 |
国内免费 | 6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6篇 |
大气科学 | 837篇 |
地球物理 | 250篇 |
地质学 | 3524篇 |
海洋学 | 36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1254篇 |
自然地理 | 4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462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479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467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380篇 |
2006年 | 332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坡麓相斜坡软土特性及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概念,论述西南煤系地层地区斜坡软土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研究斜坡软土对工程的危害及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最后列举三个典型斜坡软土工程整治实例,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广西龙胜县楼梯寨滑石矿的实地调查,查明了矿山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结合该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设计开采方式以及实际建设情况等,分析预测了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3.
994.
新《土地管理法》规定成片开发是土地征收的一种情形,自然资源部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对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提出了细化的标准,但成片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上海市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实践,聚焦范围划定这一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的核心问题,从上海成片开发规范、成片开发范围划定主要问题、范围划定问题的实践案例分析、成片开发范围划定问题的原因剖析、完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规划范围编制的建议等方面,对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与审批提出建议,以更好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995.
996.
2021年7月5日,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特征参数计算,研究了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暴发过程和暴发特征。根据实地考察判断,泥石流主要在森林火灾、短时强降雨和沟道地形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暴发,为暴雨径流冲刷引发的火后泥石流。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刷坡面、侵蚀沟道,导致沟道两岸坍塌滑坡,堵溃效应明显,泥石流规模扩大。项脚沟过火面积达74.61%,高烈度火烧区面积达57.98%,泥石流临界降雨强度为77.84 mm/h,累计降雨达141.60 mm。根据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结果,此次泥石流密度范围为1.83~1.93 g/cm3,属黏性泥石流,主沟下游出口流速为7.22 m/s,峰值流量759.08 m3/s。结合雨洪法和形态调查法结果分析,此次泥石流重现周期为百年一遇。结合泥石流发育趋势,文章认为流域仍有可能暴发大型泥石流,提出了上游固坡、中游调控、下游排导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998.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并提出后重建阶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震后地质环境的变迁加快,各种地表斜坡地质环境破坏演化对外界因素处于高度敏感时期。(2)地震及其余震的反复冲击破坏,外界荷载的瞬间叠加,未来数十年内,地质灾害处于高度频发、多发、突发时期。(3)后重建阶段,应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注重特殊时期和重要地段的灾害防治,采取调查评价+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避让搬迁+工程处治等多种措施组合防治震后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99.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灾害与防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确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李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3):120-123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