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MVT型铅锌成矿带,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精确成矿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对该区矿床成矿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的争议较大。文章对铜仁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的卜口场铅锌矿床和中寒武统敖溪组中的大硐喇汞锌矿床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9.6±9.1)Ma(MSWD=0.51,n=5)和(349.2±5.2)Ma(MSWD=0.031,n=4),两个矿床闪锌矿的共同Rb-Sr等时线年龄为(348.6±1.9)Ma(MSWD=0.46,n=9),初始值(87 Sr/86 Sr)i为0.7095。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黔东北地区不同碳酸盐地层中铅锌、汞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一致的,均为后生矿床类型,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包括震旦系碳酸盐岩在内的下伏地层。区内铅锌、汞矿床在加里东运动后期至华力西运动早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后碰撞过程中,可能与保铜玉深大断裂(中元古代末期上扬子古陆与江南古陆结合带,即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的继续活化、扭动、撕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2.
拉么铜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黄铜矿和闪锌矿,其化学成分、晶胞参数、显微硬度、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等特征的变化,反映了与其形成时的温度密切相关。矿石中黄铜矿和闪锌矿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龙箱盖花岗岩极为近似,成矿物质可能来自花岗岩。  相似文献   
43.
陈建敏  游维松 《岩矿测试》2009,28(6):603-604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67弄4号楼邮编:201203电话:021-38769510传真:021-50791310 E-mail:ji-jun.yao@perkinelmer.com网址:http:∥www.perkinelmer.com.cn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是一种澄清、水溶性好、碱性强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液广泛使用在半导体及液晶显示器(LCD)产业的光刻制程中。由于TMAH的用途广泛,对于其中杂质含量的分析至关重要。在SEMI C46-03061标准[1]中明确给出了25%(质量分数,下同)的TMAH中杂质含量的限值,即每个元素含量在10 ng/  相似文献   
44.
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文章将陕西铅锌矿分为海底喷气沉积型(即SEDEX型)、与海底喷气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类SEDEX型和MVT型3类.对马元(MVT型)、南沙沟和江坡(类SEDEX型)、铅硐山和二里河(SEDEX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等矿物进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定结果表明,3类矿床各具特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的Co、Ni、Th、Y含量较低,而Mo、Cs、Sr、Ba、T1含量较高;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闪锌矿的Sn、Sb、W含量较低,而Mn、Y、Zr、In含量较高;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闪锌矿的Li、Zr、CB、Ba含量较低,而W含量较高;在闪锌矿Li-Cs、Zr-In、W-Sn、∑REE-δEu、δEu-δCe散点图上,5个矿床的投点按上述3类分别集中.但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与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而与马元铅锌矿床差异较大:在闪锌矿Sr-Ba、Co-Ni、Th-Y、Mo-T1散点图上,马元的投点集中于一处,而其他4个矿床的投点集中于另一处;马元闪锌矿具有十分明显的铕正异常,而南沙沟、江坡、铅硐山和二里河闪锌矿铕异常不明显,或具有负铕异常;5元素矿床闪锌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稍富集的右倾型,但马元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其他4个矿床.  相似文献   
45.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6.
贵州习水县洞子沟铅锌矿床位于桑木场背斜核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产出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白云石。对单矿物的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闪锌矿相对富集Cu、Zn、Pb、Ba、Ga、Ag、Ge等元素,而Mn、Fe、Cd、In、Mo、Se、Tl等相对较贫,其Ga/In(118.83~968.33)、Ge/In(471.88~14079.40),Zn/Cd(196.94~246.27),Zn/Fe(24.67~384.95)比值相似于中低温铅锌矿床闪锌矿,暗示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总体上,洞子沟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喷流沉积型、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区别明显,而与一些典型MVT型铅锌矿(如马元铅锌矿、大梁子铅锌矿、天桥铅锌矿等)类似,结合该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洞子沟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非典型的MVT类型。  相似文献   
47.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中一些禁带宽度较窄的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等,在地热梯度下产生的天然热电势可将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选取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以及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等天然硫化物矿物样品,研究了其热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00~700K下,除磁黄铁矿具有低塞贝克系数和超高电导率而表现出金属导体的电输运行为外,黄铁矿和黄铜矿为n型半导体,斑铜矿和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为p型半导体,具有150~500μV/K的显著塞贝克系数和5~95 S/cm的电导率,说明样品在地热梯度下具有产生显著热电效应的能力。根据激光闪射法测得的热扩散率以及样品的理论比热、密度计算热导率,斑铜矿及硫化物矿物集合体样品表现出小于1 W/(m·K)的低热导率,说明样品在局部热源影响下可形成较大温差。根据热电基本理论和地热梯度构建天然热电效应模型,对硫化物半导体矿物集合体产生的天然热电势、额外地表电流密度及热电转换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经验公式,发现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300~650 K条件下能产生100 m V左右的天然热电势,产生的最大热电转化率可达4‰,且可以通过偶极电流源模型计算矿物体产生的额外地表电流密度。研究认为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能作为天然热电转换介质深刻影响地球内部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48.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福建尤溪梅仙矿床闪锌矿中黄铜矿交生体的交代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兵  顾连兴 《地质论评》1999,45(1):15-18
福建尤溪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闪锌矿经50%HNO3浸蚀后发现,微米级的黄铜矿交生体呈乳滴状,棒条状,蠕虫状等沿闪锌矿解理面,双晶面和颗粒边界,裂隙等处分布,并且黄铜矿交生体所占体积均在5%以上,因上闪锌矿中有限的Cu的溶解度使出溶无法解释黄鲷矿交生体的成因,交生体的结构特征以其与黄铜矿脉的关系暗示其可能是交代成因。而对横切黄铜矿乳滴的电子探针分析中铁含量特征的研究,证实梅仙矿区闪锌矿中的黄铜矿交  相似文献   
50.
黄典豪 《矿床地质》1999,18(3):244-252
通过对热液脉型的铅-锌-银矿床(3个)和银矿床(1个)和闪锌矿中硫化物包囊体的特征研究表明,石英-硫化物阶段富铁闪锌矿(主矿物)的硫化物包裹体十分发育:沿生长带产出的乳滴状黄铜矿与主矿物为共同沉淀成因;沿穿切主矿物的黄铜矿或石英细脉两侧,和受粗粒黄铜矿溶蚀的富铁闪锌矿近接触部位发育的乳滴状黄铜矿为渗透-交代产物;沿解理(裂隙)或粒间、粒内产出的各种形态磁黄铁矿是充填-交代的结果;沿解理分布的脉状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