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结合研究史作者论述了元素类质同象、间隙原子和固溶体概念的异同。指出类质同象元素的3个属性:同生性、共生性和同晶体化学位。提出元素统计式均匀分布为鉴别类质同象状态的理论准则,例举电子探针、矿物物性鉴别“杂质”属性的可行性,指出电子探针方法为最佳选择。论述了类质同象的重要地学意义:岩浆演化的指示剂和地质温压计。提出类质同象副成分作为找矿地球化学标志的新思路。元素不同存在状态的查定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X荧光分析仪在新疆某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新一代X射线荧光分析仪在新疆某地的勘查应用,并采用几种方法对基体效应、湿度效应、不平度效应进行效正。该仪器可同时显示20余种元素的含量,测试结果证明,X荧光技术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晶体生长基元的稳定能与闪锌矿的结晶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出发,建立了闪锌矿晶体生长基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闪锌矿晶体生长基元稳定能的计算,讨论了闪锌矿的结晶形态和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04.
陈炜 《测绘科技》1997,(1):24-2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一种光束束斑质量好,指向作用距离长的轻便型激光指向仪的研制和试验情况,并对激光准直头的设计作了相对详细的介绍和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了天然金刚石半导体测试仪的原理、结构,以及在测试中发现的我国Ⅰ型、过渡型半导体金刚石。  相似文献   
106.
论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宝山矿床黄铁矿和闪锌矿特征元素,硫、铅同位素组成,原生晕分带特征,矿物气液包裹体测温,赋矿围岩元素丰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属岩浆期后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07.
金刚石的研究将推动超硬矿物材料学,宝石矿物材料学,半导体材料科学甚至纳米材料科学等的发展,本综述了金刚石中的N、H、O、B及过渡金属等杂质元素,近年来金刚石的合成及优化处理的开发成果,探讨了有关的研究方法,为宝石级金刚石材料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8.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成矿流体以甸南-榛子沟为中心分别向二道-喜鹊沟和大地-白云迁移。根据方铅矿固结温度(327℃)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22℃),限定以方铅矿为主的矿床其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22~327℃;利用Cd在方铅矿-闪锌矿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铅锌矿成矿温度在344~464℃之间,结合闪锌矿出溶黄铜矿温度(高于350℃),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00~360℃),并参考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400℃),获得以闪锌矿为主的矿床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60~400℃,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被限定在390~400℃;由于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利用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230~370℃)约束金成矿温度约为370~400℃。成矿温度较高可能归因于样品采集位置较深所致;最后利用矿石矿物、侵入岩、围岩微量元素对比分析判断成矿流体与中生代(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亲缘性,根据印支期岩浆混合特征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对本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9.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产地之一,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该区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一大型矿床。该矿床位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幕阜山岩体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地层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内,空间上与岩体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开展了闪锌矿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以富集Co、Ga而贫Fe、Cd、Ge为特征,其中Fe、Mn、Cd、Co、Ga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产出,而Cu、Pb、Ag和Sn等元素则还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根据不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认为闪锌矿中可能存在Zn2+↔Fe2+、4 Zn2+↔2 Fe2++Ge4++□(其中□表示空位)、3 Zn2+↔2 Cu++Ge4+、2 Zn2+↔Ag++Sb3+等简单和复杂替代关系。闪锌矿的Zn/Fe、Ga/Ge、Ge/In、Ga/In比值和Fe温度计等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240~250 ℃)、低硫逸度(lgf(S2)=-13.3~-9.6)环境。栗山矿区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有别于金顶砂岩型、SEDEX型、VMS型、MVT型和夕卡岩型铅锌矿,结合低的Cd/Fe(0.03~0.14,平均0.06)、Cd/Mn(1.54~6.30,平均2.91)比值和Ge含量,暗示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关。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燕山期幕阜山岩体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该类型矿床闪锌矿具有鲜明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可为判别具相似地质特征的矿床成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以及与NNE向断层相互关系研究薄弱。本文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洞岩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57.7±3.3) Ma,表明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为晚侏罗世。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347,远高于早期及同期沉积碳酸盐比值,可能与大气淡水加入有关。川东南褶皱带为推覆-滑脱的薄皮构造,褶皱变形的主要时期为中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早期。洞岩闪锌矿的Rb-Sr等线年龄与上述构造变形时代一致,说明矿床的形成与早燕山构造变形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