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340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169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分别在室内培养箱、海滨室外跑道池和不同自然海区,通过一次性和半连续添加营养、以及检测海区水质和藻体生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温度和氮磷比条件下,长心卡帕藻氮吸收速率的变化和氮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栽培该藻的环境生态贡献。小型实验、中试放大和海区规模栽培结果表明:(1)在10—50μmol/L范围内,该藻吸收氮速率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2)当氮浓度一定时,氮磷比在1—50范围内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温度在28℃时氮的吸收速率最高;(4)尽管一次性添加营养实验中长心卡帕藻吸收氮速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进一步的半连续添加营养实验证实,导致吸收速率下降系底物氮浓度限制,而不是藻本身吸收能力下降,结果还显示卡帕藻具有连续吸收同化无机氮能力;在自然光温度变化和不受底物浓度限制条件下,该藻藻体去除无机氮效率最大维持在0.3μmol/(gFW·h);(5)海南陵水黎安海湾水质数据显示,栽培该藻去除海水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作用显著,其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年贡献为33t氮素。  相似文献   
132.
对二长棘鲷和黄鳍鲷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脑颅中的上筛骨、侧筛骨、额骨、眶下骨、蝶耳骨、上枕骨,咽颅中的前上额骨、腭骨、舌额骨、齿骨、鳃盖骨、尾舌骨、咽鳃骨等与黄鳍鲷相应部分的骨骼有明显差异,某些特征可作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3.
海水拌养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水拌养混凝土耐海水侵蚀试验和海水中化学成分对水泥胶砂与骨料的影响分析,以及海水拌养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与调查结合长龄期强度跟踪观测,研究了海水拌养素混凝土的耐久性.旨在为淡水资源匮乏的海岛工程建设应用海水拌养混凝土,减少从大陆船运施工用淡水,节省工程投资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4.
利用本征模态函数的正交分解方法对日长(LOD,length of day)数据序列进行分解,得到了日长变化的101个正交本征模态函数.通过对其中几个主要模态函数进行分析,发现日月地的相对位置与其中几个模态函数极值发生的时间极其吻合,并据此推断出日长变化的主要激发源.同时还发现日长变化存在准周期约为206 d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5.
一、成矿地质背景 五道沟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凯湖一布列亚山地块区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的南端。太平岭隆起带作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增生部分,晚元古代张广才岭期运动形成褶皱隆起,其基底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黄松群变质岩及同期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黄松群地层变质程度自上而下由浅变深,岩性属滨海一浅海相碎屑沉积碳酸盐岩建造。张广才岭期沿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分布并伴有印支期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的侵入,后期闪长岩脉侵入与金矿(化)体的形成关系密切,并控制其分布。  相似文献   
13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宜君地区中生界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 -宜君地区中生界主要储集层——直罗组、延安组、延长组储层特征从沉积相、砂体纵向展布、岩性和物性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通过研究指出本区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在纵向上以直罗组储层相对最好 ,延安组次之 ,之后才是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普遍具有岩性细、成岩后生变化强烈的特点。由于储层低孔、低渗 ,因此 ,油层的压裂改造措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黑选育品系规模化繁育适宜的培育密度和投饵量,本研究以长牡蛎野生群体幼虫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培育密度(3、7和15个/mL)和不同初始投饵量(0.4、0.8和1.6×10~3cells·ind-1·d-1)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的影响。研究显示,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幼虫的生长速率、存活率和附着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在培育密度3和7个/mL实验组,长牡蛎幼虫生长速率随投饵量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并在培育密度7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实验组达到最大值。而在培育密度15个/mL实验组,投饵量增加对长牡蛎幼虫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P> 0.05)。且在培育密度15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实验组长牡蛎壳黑品系幼虫存活率和附着率最低。但在培育密度15个/mL实验组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的壳高始终高于野生群体幼虫。且除投饵量0.4×10~3cells·ind-1·d-1实验组外,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速率、存活率和附着率均高于野生群体幼虫。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最适培育条件为培育密度7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增加投饵量可促进长牡蛎幼虫生长,但过高的培育密度会与投饵量产生拮抗作用,抑制幼虫生长,不利于幼虫存活和附着。与长牡蛎野生群体相比,壳黑选育品系幼虫能适应更高的培育密度环境,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其幼虫的生长、存活及附着性状均优于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138.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测图精度受测量环境影响较大,而城市测量的环境一般较复杂,且环境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程度并未明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车辆在建筑物遮挡和拐弯两种情况下做了实验,同时对同一目标点的二维坐标和三维坐标进行了平面精度的对比,综合分析评价了Trimble MX7移动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行驶轨迹精度和目标点位精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证明,轨迹拐弯处的点位精度比车辆直行时的点位精度差,但满足1∶1 000数字测图精度要求,在建筑遮挡最密集时点位精度最差但仍可应用于1∶1 000野外数字测图,直接对目标点的三维坐标进行提取的精度优于二维坐标提取方式,该测量系统可应用于1∶2 000野外数字测图的高程测量。  相似文献   
139.
针对单一的GPS技术并不能准确地确定地球质心,无法真正地实现地心坐标参考框架,为了满足CGCS2000坐标框架对高精度地球质心和高精度尺度基准的需求,未来的CGCS2000坐标框架将是多源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融合的组合框架,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GCS2000坐标框架,并基于GPS、VLBI、SLR等大地测量技术的数据融合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多源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融合得到组合坐标框架,将得到的结果与ITRF综合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PS、VLBI、SLR测站各方向坐标平均误差值约20mm,速度场各方向平均误差约1mm/a,水平方向速度场误差小于垂直方向速度场误差,误差较大的测站多居于板块分界带及其边缘。基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CGCS2000坐标框架对多源数据融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0.
针对星载激光测高系统在地形测绘、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对地观测星载激光测高系统;然后以第一颗对地观测系统ICESat/GLAS为例,介绍该系统波形质量控制、波形滤波方法,初始距离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波形分解是星载激光测高系统获取准确的星地距离的关键步骤;接着梳理了国内外全波形分解方法研究现状的主要进展,并对全波形分解算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最后结合即将发射的GF-7测高仪载荷特点,分析了未来要国产星载激光测高体系的波形数据处理还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