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3篇
  免费   4338篇
  国内免费   5472篇
测绘学   1153篇
大气科学   1475篇
地球物理   2143篇
地质学   17721篇
海洋学   1860篇
天文学   250篇
综合类   1419篇
自然地理   822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194篇
  2020年   862篇
  2019年   1104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255篇
  2013年   1081篇
  2012年   1148篇
  2011年   1248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654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533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527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在紫外线老化前后,利用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分别添加金红石型和锐钛型纳米TiO2的氯醚树脂。研究发现,氯醚树脂中氯、氧元素具有表面富积现象——趋肤效应,而钛和碳元素在内层聚集;添加颜料粒子越小,在表面含量越大;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屏蔽性好,减缓树脂老化;而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显著的光催化活性,加速树脂老化。因此,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将是一种有前途的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122.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123.
凤眼莲根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粉末及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比较分析根系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及不同成分抑藻效果,探讨凤眼莲根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化学基础。结果显示,1.5g.L-1以上的凤眼莲根粉末可完全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实际浓度0.019g.L-1的凤眼莲根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可产生50%的抑制率。N-苯基-2-萘胺浓度为1mg.L-1时,第6天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超过60%。浓度50μl.L-1时,亚油酸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超过8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显示,凤眼莲根丙酮提取物中含有一定量的亚油酸和N-苯基-2-萘胺,同时还有大量的长链脂肪酸如十六酸、9-十六碳烯酸等。结果表明,凤眼莲根可显著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N-苯基-2-萘胺、亚油酸可能是凤眼莲根抑藻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4.
125.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利台风通过改变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的流场、位势密度场,显著地削弱(增强)了西段(东段)陆坡附近的位势涡度梯度,从而使得西段(东段)陆坡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显著增强(减弱)。此外,本文还区分了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表层的跨陆坡“上凸型”位势涡度分布与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并认为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也应作为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位势涡度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中的台风过程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制,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6.
127.
匀斑裸胸鳝核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容寿柏  张天国 《热带海洋》1991,10(2):98-100,T001
  相似文献   
128.
用含氯化镉培养液培养塔胞藻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塔胞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Cl2,然后分析了培养在各种处理和对照组的塔胞藻后代.结果发现,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量和体积在前2轮(9d为一轮)培养中均明显降低,而在第3轮培养时,细胞的繁殖和大小接近常态.随后对处理后多种细胞内含物含量进行了分析,显示出:随着培养液中镉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内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核酸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9.
江茹 《海洋信息》2002,(4):31-31
最近,由欧盟(则资助的研究项目(Parforce)研究人员发现了海洋藻类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从海洋藻类及浮游生物释放的碘蒸汽,在海面上浓缩,形成对抗地球变暖的悬浮微粒。此悬浮微粒对地球气候变化及降  相似文献   
130.
根据地球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在密度垂直层结的情况下,引进行波坐标,研究非线性定形波在相平面上的几何拓扑结构。严格论证了不存在定形孤立波,并通过Hamilton函数及其角作用变把行波系统化成最简形式,由此而得到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