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214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稀土元素在海水中的运移形式与沉淀条件的某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n this paper, som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forms of existenee and conditions for transport and precipit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sea water have been dealt wi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ons of REE and carbonate radicles can be combined into quite stable and soluh|e complex in the medium of weak alkalinity. REE precipitation may result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REE complex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lution from weak alkalinity to neutrality and to weak acidit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REE preeipitating agents, such as P, Ba, Ca, and Mg.This is the reason why REE can concentrate in carbonate forma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REE will be precipitated .in the form of phosphate or fluocarhanate, if there exist the anions of [PO4]^3- and F^- in certain quantity in the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c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o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RE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22.
123.
芳烃化合物是烃源岩和原油中非常重要的有机族组分,与饱和烃一样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应用GC-MS能检测到的芳烃化合物可分为常规多环芳烃、含NSO杂环芳烃、芳香甾萜烷及脱羟基维生素E。它们的一些参数可作为母质来源、热成熟度、沉积环境和油气运移判识的有效指标,是饱和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生物降解、混源油等因素会影响这些参数的正确性。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GC-TOF)对生物降解油芳烃中的鼓包化合物UCM(unresolve dcomple xmixtures)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也将是今后芳烃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4.
以降云顶隧洞混凝土泵送为例,分析了斜井长距离混凝土泵送存在的问题、堵管机理及解决的方法,并论述了斜井长距离混凝土泵送设计与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5.
电离层误差是影响长距离GNSS定位性能的主要因素,通常采用无电离层组合消除电离层误差的影响,但无电离层组合存在观测噪声放大、在多系统多频数据时无法对单个频率的观测值进行单独处理,直接消除电离层参数使得无法对电离层参数施加约束,而电离层的先验信息,时空约束信息更易获得,为此本文对非组合定位模型中电离层误差的时变特性进行研究。在非组合定位模型中电离层参数常被估计为随机游走,功率谱密度决定了随机游走的过程,也表达了电离层误差的时变特性,通过对功率谱密度的研究,对电离层参数进行合理的约束来改善定位的性能。不需要经验模型及人为的给予电离层参数时变约束信息,而是通过顾及电离层实时特性的电离层观测值确定功率谱密度值,提供了简单实用的电离层时变约束方法。通过试验验证采用Vondrak平滑方法进行电离层延迟的最佳平滑,能在削弱观测噪声的同时反映电离层实时变化,求得的电离层功率谱密度能显著提升整周模糊度收敛时间,使定位性能达到最优。对电离层时变约束的BDS三频观测数据长距离RTK定位试验表明:静态和动态定位模式下均能实现模糊度的快速固定,可满足高精度实时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在具有相同储集砂体和相似断层输导情况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体油藏长期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现象:1)现今砂岩孔隙度分布与油气分布不一致,高孔隙砂岩不含油而低孔隙砂岩含油;2)相同物性砂岩有的含油而有的不含油,含油砂体现今物性接近,但含油级别却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古孔隙度恢复方面分析了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砂岩储层在成藏期的储集条件,并探讨了成藏期储层临界孔隙度。研究发现:1)虽然现今储层物性下限很低,部分砂岩已经致密化,但成藏期的古孔隙度分布在18%~25%范围内,远大于成藏期临界孔隙度13.9%。但由于埋藏过程的差异导致砂岩储层后期减孔幅度不同,因而现今储层物性不能反映成藏期储层物性,成藏期孔隙度高并不能代表现今孔隙度高;2)成藏期高孔隙度带与现今油气分布范围高度一致,表明在相似断层输导条件下,由于储层物性级差优势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导致高孔隙度带砂体含油,因此,沙三中亚段岩性油藏富集在成藏期高孔隙带中,成藏期砂岩古孔隙度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而现今砂岩储层高孔隙带在成藏期并不一定高。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亚段储层中具有高古孔隙度的砂岩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8.
从东濮凹陷蒸发岩系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膏盐岩对油气成藏诸要素的影响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烃源岩与膏盐岩共生,膏盐岩-砂泥岩过渡带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膏盐岩发育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膏盐岩的高热导作用使盐上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降低和盐下烃源岩过成熟门限深度增加,有效地扩大了生烃窗范围。膏盐层下部砂岩储层孔隙度相对正常压实地层而言整体偏大,且具有随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孔隙度最大值出现在膏盐层下部一定距离内。膏盐层不仅对油气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且易于形成盐下、盐间、盐上及盐岩边缘等多种圈闭类型。膏盐层厚值区形成的异常压力明显大于膏盐层边缘区,油气更易于在膏盐层的遮挡下向膏盐层边缘区运移。综合分析认为,东濮凹陷膏盐层边缘区不仅具有良好的供烃和圈闭条件,而且具备油气充注的通道和动力条件,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29.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处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海域平面延伸方向的转换区域,无论平面规模还是垂向活动强度均有其特殊性,且该段不同构造带上主断裂带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多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按照主断裂发育的位置和垂向活动强度,对渤东地区的走滑断裂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凸起边界长期活动断裂、洼陷-斜坡区的"早断早衰"型走滑断裂及凸起区的"早断中衰"型走滑断裂。重点介绍了后两种隐伏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及解释方法。郯庐断裂活动强度、盖层泥岩厚度及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晚期断裂活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对油气垂向运移的控制作用,提出深浅断裂平面重叠区是渤东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30.
由于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系统误差具有随测站间距离增加而相关性降低的特性,长距离情况下准确快速得到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十分困难.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长距离网络RTK基准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方法,该方法利用M-W组合观测值进行双差宽巷整周模糊度的计算,结合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进行基准站间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且不需线性化、不需解求方程组,各双差整周模糊度之间相互独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解算长距离基准站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