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6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126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024篇
地质学   3692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虽然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研究确信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但从二叠纪至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所在的华南板块至少向北漂移了3000 km,以致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的空间位置不再对应.本研究使用川滇地区75个宽频固定台记录的远震事件计算P、S波接收函数,并利用参考地球模型把单个接收函数从时间域变换到深度域,最后从叠加道上读取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结果表明,Moho面深度从云南南部的33 km向北逐渐增厚,在青藏高原东部可达约66km,滇中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攀枝花附近明显增厚.在金沙江—红河断裂西侧的印支块体下方,岩石圈厚度仅为70~80km,但在滇中地区从约70 km变化约到120 km,最薄处发生于攀枝花附近,仅约为70 km.另外,滇中地区部分台站的S波接收函数显示Moho面的Sp转换相一致性较差,而P波接收函数则表明在Moho面附近存在一个正极性的转换界面.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Moho面附近这一正极性界面是地幔柱岩浆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2.
五莲七宝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次岩浆活动。环状断裂与辐射状断裂发育,形成七宝山复式火山机构。隐爆角砾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成矿机制和控矿作用,窑头隐爆角砾岩筒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对窑头隐爆角砾岩筒的产状、分布、规模、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窑头铜(金)矿为隐爆角砾岩型低温热液小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3.
PETROBAR(巴伦支海区域性石油地质研究)是一个由挪威研究理事会(NFR)及StatoilHydro赞助的、PETROMAKS项目下属的大型跨学科研究课题。参与这个研究课题的有:地学部(项目负责)、地球物理研究所(PGP)、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部、卑尔根大学、斯塔瓦格国际研究所(IRIS)、挪威地质调查局以及火山盆地石油研究所(VBPR)。我们也将与俄罗斯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184.
辽西金羊盆地(金岭寺-羊山盆地)南部髫髻山组陆相火山岩发育,为一套以中性为主的基性、中基性、中性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碱度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区,这与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相吻合。根据当前火山岩的研究现状,尝试性地对该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火山喷发旋回层序的划分,共划分了四级火山喷发旋回层序。其中 A-A′剖面Ⅰ级 1个,Ⅱ级 5个,Ⅲ级 17个,Ⅳ级 21个; B-B′剖面Ⅰ级 1个,Ⅱ级 5个,Ⅲ级 18个,Ⅳ级 24个。  相似文献   
185.
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滢悦  杨青山  陈鹏 《地理科学》2019,39(5):770-778
以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为研究对象,以鱼骨图、动态贝叶斯、GIS技术等为基本研究方法,从研究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责任人为3个方面出发,筛选景区致险因子,构建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贝叶斯方法综合构建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评价模型;并以实测数据及景区统计数据为依据,划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的4个动态时段,综合实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等以上风险区域呈条带状分布;高风险区域与主要景点重合;长白山景区安全风险发生高概率的时段发生在第三个时段(12:00~14:00);较高概率发生分别在第二个时段(10:00~12:00)与第四个时段(14:00~16:00);中等概率发生较高的时段在第四个时段(14:00~16:00);较低概率发生在第一个时段(8:00~10:00)。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南海西沙群岛琛航岛珊瑚礁底部火山碎屑岩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单斜辉石属于富钙透辉石,部分有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Ca、Fe、Ti的含量逐渐增加,是岩浆正常结晶顺序的反映,说明该区域的岩浆演化是向着富Ca、Fe、Ti方向发展的。主量元素数据显示,单斜辉石具有低Si高Al的特征(SiO2=41.40%~48.44%,Al2O3=5.54%~10.20%),且AlⅣ含量较高,说明母岩浆为不饱和碱性岩浆系列;此外,单斜辉石Ca含量偏高,Ca/(Ca+Mg+Fe)值在46.1%~51.4%之间,推测是母岩浆的高Ca含量导致了大量高钙辉石的产出。结合西沙海域的地震和构造资料,推测琛航岛珊瑚礁的基底是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平顶状海山,系岩浆穿过断裂发育的岩石圈层在西沙群岛的海底喷发,随后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固结作用而形成;该火山碎屑岩的原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7.
Q1哪个探测器将深入到火星地下探测?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对火星进行探索,之前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如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等,都是探测火星表面上的火山、峡谷、岩石、土壤的演变历史。只探测地表特征,是无法了解火星早期的演化情况的,因为包含此种信息的样品都深埋于火星地表之下。  相似文献   
188.
地幔早先经核- 幔- 壳分异形成,后受不同尺度对流和循环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均一性特征。近三十年来,地幔化学通过研究大洋玄武岩发现了多样地幔端元和非放射性同位素证据并证明了地幔不均一性,逐渐建全了地幔地球化学体系。然而,地幔不均一性如何对应于时空尺度的地幔循环,以及地球演化如何影响地幔不均一性等,仍不清楚。此外,地球物理研究显示,岩石圈厚度差异、中下地幔的波速异常体以及俯冲板片形态的观测为纵横向对流系统提供了空间不均一性证据支持。联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地幔不均一性至关重要,用好透视地幔成分与结构的“双目镜”已成为共识。本文从地幔不均一性结合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现今及历史时期的洋陆格局的对比,多维度联系地幔循环和演化,思考了超大陆旋回与地幔不均一化的内在逻辑。强调了从全球演化角度看地幔不均一性的重要性和提出多手段联合建立地幔循环驱动模型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9.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凌  朱日祥  王涛 《地学前缘》2007,14(2):58-75
从地震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岩石圈在热状态、化学成分和力学行为等方面具有高度非均匀性。这不仅表现为岩石圈性质和结构随深度的变化,而且还反映在不同时代、大陆与海洋以及克拉通和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特征的显著差异上。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体现了岩石圈形成和长期演化过程的复杂性。我们认为,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岩石圈与深部对流地幔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稳定克拉通岩石圈遭受改造甚至破坏的深部机制,同时还是地球深、浅部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因而显著影响着地球深部的对流和地表的构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岩石圈本身定义的模糊性及其厚度的不确定性,地震活动与岩石圈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陆岩石圈演化的规律性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0.
盆地形成及成矿与地幔流体间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乐天  欧光习 《地学前缘》2007,14(2):215-224
文中共讨论以下5个问题:(1)盆地起源于幔壳溃变和膨隆,后者是地幔流体(超临界态(>375℃)HACONS流体,简称幔汁)上涌、渗入、交代、富化、致熔的产物。地幔流体造成油气盆地深部的高热流、异常超高压、伊利水云母化、硅化和地层有机碳的加氢成油作用。(2)盆地成矿可分两大阶段,先是沉积时的同生成矿;地层沉积后还有众多的后生成矿。两者组成“盆地矿套”(杜乐天,2002)。成矿无论同生还是后生,其分布均受断裂控制,都和地幔流体活动有关。(3)黑色页岩的实质是碳-硅-泥三元岩系,和热液成矿中的碳酸盐-硅质-泥质蚀变三元完全相当。此类岩系中总是有几十种亲壳亲幔亲气元素的特殊富集。奇异的是,石油、油页岩、沥青及砂岩型铀矿彼此有完全类似的继承性元素特殊富集。此等元素群不可能都是来自盆地之外蚀源区岩体的风化。研究证明,相当多的元素是地幔流体携带上来的。(4)盆地地层中广泛发育由地幔流体衍生的热液作用。(5)盆地实质上是气盆,全盆地排气。许多气田是地幔流体排气形成的。沙漠(原地型)和天然气田的共生很值得注意,两者皆源于地球强烈排气,导致地下和大气增温,过度蒸发,不易降雨,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