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芦山(30.284o N, 102.955o E)发生MS7.0地震,计算该地区潮汐变化,地震时刻引潮力处于最低相位点,显示引潮力的诱震作用属于典型逆冲断层作用类型。以此潮汐周期为时间指示(4月12日~4月23日),利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分析全国范围地震前后热辐射值连续变化,结果显示:伴随潮汐演化,在全国范围(17°N-55°N ~ 73°E-155°E)内,震前OLR仅震中及其相关联断裂附近发生了显著而连续异常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异常位置与震中基本吻合,发展过程表现出沿断裂带由分散→汇聚→分散的破裂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演化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阶段的力学过程完全吻合,显示天体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长波辐射异常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将引潮力与OLR异常结合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2.
以新疆南部为主要研究区域,选取2003—2010年M_S5.0典型震例进行分析,将长波辐射日值数值与历年日值数据均值相减,排除年际数据波动干扰,采用小波包方法,对均一化处理后的差值进行分解重构,发现新疆南部地区地震前小波包重构信息均有不同程度的能量衰减现象,且能量衰减时间长短与地震震级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该现象可以作为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参考,为地震预报提供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3.
川滇地区长波辐射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春丽 《地震》2008,28(3):43-48
2007年6月3日宁洱6.3级地震发生之前, 在川滇地区(20°~35°N, 95°~110°E)出现了一次显著的OLR短期和临震的异常增强现象。 对该区多年来OLR场的连续变化分析表明, 这种增强现象在强震多发年与平静年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在地震多发年OLR数值场不仅为正距平, 而且震前短期大多增强幅度大; 而在地震平静年OLR数值场变化则多为负距平且波动小。 上述结果对今后应用卫星遥感长波辐射信息跟踪监视和预测强震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地形起伏对模式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陈斌  张耀存  丁裕国 《高原气象》2006,25(3):406-412
初步探讨了数值模式中次网格区地形起伏(高度、坡度)对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的次网格变化对辐射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其相对误差一般<2%,但不同分辨率的地形高度场会产生不同的坡度计算误差,低分辨率地形资料所计算的坡度分布相差不大,但坡度的量级存在较大偏差。地形的分辨率越高,实际计算结果的偏差越小。而高分辨率地形资料计算实例表明,地形坡度引起的区域相对辐射误差可达到10%以上。因此,在数值模式中,网格区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结果对地形起伏的敏感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5.
初始场和长波辐射对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CCM2 (T42L18) 模式运行10次,每次初始状态稍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了CCM2模式对初始场的响应,10次运行长波辐射(LWR)加热率的标准差在全球许多地方和谱的许多尺度上超过10%。相似的结果也可以从云和温度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从CCM2算法的10次运行和应用CCM2、MOR和NMC三种不同的LWR算法的3次运行的试验比较中发现,不同LWR算法模式运行之间的变率比没有LWR算法变化的初始场作用大得多。在CCM2模式中,比较应用CCM2、MOR和NMC三种不同的LWR算法的气候模拟,我们发现CCM2和MOR的算法比较接近,而和NMC的差别较大。但三种不同的LWR算法3次运行积分结果的平均值和不同算法间的绝对差值在全球许多地方和不同尺度上的差别都超过10%,远远大于初始场对气候模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分析了2013年8月18—19日浙江北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热带低压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偏东风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和能量条件。(2)热带低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其中心随高度西倾;强对流云团主要分布在500 hPa低压环流北侧,也是此过程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其移动演变与强降水区移动演变一致。(3)卫星云图及相关产品分析表明,相当黑体亮温(TBB)、射出长波辐射(OLR)低值带对强降水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值大小对降水强度有较好反映;在实际业务中,可结合实况和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对预报及时作出订正。(4)此过程水汽主要来源于东海,边界层为水汽通量辐合区;强降水区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垂直;地面中小尺度系统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杭州湾喇叭口地形对降水有明显增幅效应。  相似文献   
16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的净全辐射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区域天气气候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国产FS-J1型四分量净全辐射表在极地条件下的各项性能,于2017年4月10—23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巴罗地区(203.5°E,71.4°N)进行了为期2周的地面净全辐射量实时监测,并与极地地区应用较广的CNR4型四分量净全辐射表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1)在表面无结冰/霜条件下,国产仪器FS-J1型四分量净全辐射表在不同晴空和日夜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好的精度和线性关系,各项参数与CNR4的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总体分别在5%以内和0.9以上。(2)受极地条件影响,FS-J1表面结冰/霜后,会对辐射变化的响应出现延迟,对总辐射表和地球辐射表分别能造成最大约25%和7%的相对误差。所以针对极地辐射站加设合适的通风加热装置、发展较为合理的误差订正方案仍是国产仪器以后需要改进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8.
选取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仪器的红外通道5观测数据处理得到的OLR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海洋性大陆(10°s~20°N,90°E~150°E)的OLR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OLR与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相关性分析、1979-2008年30年7月OLR分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量分析、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与OLR显著相关区的OLR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的OLR变化对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有重要影响.该区域OLR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呈负相关,OLR有负(正)异常时,其以北的西太平洋副高将北(南)移.  相似文献   
169.
“05.6”华南暴雨中低纬度系统活动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逐时云顶亮温资料(分辨率为0.05°×0.05°)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分辨率为0.5°×0.5°)、实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实况探空资料等,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南海季风活动、副热带高压演变、冷空气影响、高低空急流耦合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低纬度不同尺度系统的活动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05.6"华南暴雨是在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稳定的北高南低背景下,由东亚沿岸槽和青藏高原短波系统引导中纬度冷空气与低纬度地区季风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南海副热带季风的活跃与100°~120°E处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消失密切相关,其两次大规模向北推进是过程开始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副热带高压较多年平均明显偏南且强度达到最强,700 hPa中纬度冷空气的明显南侵对暴雨过程有重要贡献;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方与低空急流左侧由于强烈的高空辐散和非地转平衡强迫,构成一支横跨低空急流的经向次级环流,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正反馈机制是华南暴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利用1980~2019年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月平均地表热通量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区OLR与对流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以及地表热通量与高原夏季对流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平均OLR强度由高原周边地区向中部递减,高原东部OLR低于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