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2042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阿尔金成矿带主要成矿系列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地区是我国少数几个地质矿产调查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在此投入了大量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主要矿床类型和找矿潜力。研究表明,具有漫长地质演化历史的阿尔金成矿带发育类型较为齐全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床,其中金、铜、铅、锌等矿种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重点介绍了该地区主要成矿系列的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该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2.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南海西-印支断裂拗陷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海侵岩系底部附近碎屑岩向碳酸盐地层的过渡部位,含矿岩系中伴有少量双峰式火山岩和大量喷流岩,矿床中最基本的矿物共生关系是变质反应关系,金属元素和矿物相的分布往往显示地层学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这种分带是同生沉积-成岩、活化转移和后期改造叠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层状矿体下盘可以存在着代表海底热液通道的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矿化,与之伴生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等蚀变反映了大陆地壳及其沉积物的富硅、富钾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呈相变关系的层状铁锰矿床下方可存在脉状铅锌和金矿床。南岭地区的断裂拗陷带形成于后加里东大陆内部,而长江中下游则处于向被动陆缘演化的环境。两个地区晚古生代MSD在成分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反映了成矿时基底陆壳成熟度的差异,而钨和锡则是成熟陆壳上MSD的特征元素。与国外苏利文型明显不同的是,华南地区矿床除了与确定无疑的火山岩伴生外,所含有用金属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往往受到后期花岗岩类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因此可称之为华南型矿床。并以此代表大陆地壳上MSD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塔里木一中朝两个准地台相关构造-岩浆带中,有两个巨大的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型磷矿成矿带。塔里木准地台北缘巴楚-柯坪区、黑应山区、焉耆县胡拉沟区、赛列克布拉克-且干布拉克-阔克塔格区、团结村-北山区等是一个与碱性杂岩有关的磷、蛭石、铁、铌、钽、铍、锆石、稀土等系列矿种的成矿带。中朝准地台北部可划分出蒙中卓资-兴和区、阳原-怀来区、蓟县东部区、兴隆-青龙-绥中区、辽宁凤城-朝鲜朔州区等磷成矿远景区,其中阳原、怀来区中还可进一步确定出5个磷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4.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二凤  陈西庆 《地理学报》2003,58(2):231-238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长江下游1950-2000年水文、水利工程资料,建立了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变化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影响长江大通水文站以下径流量变化的水文过程,探索了这一区间枯季径流量变化的成因与过程。调查研究表明,截止2000年大通以下各类抽引水工程的总数已达64个,抽引水能力达到了4626m^3/s(潮周期内平均轴引水流量)。实际抽引水量呈现很大的年、季波动,这与本区气候干旱情况、农作物生长期、跨流域调水量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大通-河口段沿江两岸大量的抽引水已成为影响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入海流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过去实际抽引江水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过去不同水文、气候背景下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及其对入海流量的影响,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长江大通以下枯季的径流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晚元古宙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华北南缘、扬子西北缘地区中晚元古宙时期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该复合"三叉"裂谷系演化过程中有关的成矿作用可划分出四个具有一定成矿远景和战略勘探意义的大型金及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粑铺长江干堤防渗工程拉槽法建造薄壁砼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并介绍了成槽过程中遇到的软弱地层及砂卵石层的施工技术及成墙质量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97.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文章讨论了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划分出9个亚系统,其中的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8个长江中下游铜陵铁成矿带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提出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和性质制约矿床(田)内优势矿种的发育,壳镀岩浆房和壳内岩浆房分别控制系统和亚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提出对系统、亚系统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识别、结构、成因、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中游区域性暴雨发展机理合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高分辨TBB资料、逐6h NCEP/NCAP再分析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及SCSMEX降水加密观测资料,通过对长江中游8次区域性暴雨的合成分析,研究发现:暴雨落区发生在急流出口区南侧与南亚高压脊线近极地一侧之间发散气流辐射加强的区域附近;且与东亚副热带地区季风涌相关联;高空非地转惯性平流风散度是高空总散度的主要贡献者,高空倾斜急流轴(NW-SE向)出口区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出口区的右侧产生较强的辐散场,由于对流风的作用,低层辐合会对高层辐散产生响应,从而诱发暴雨发生。高空急流轴倾斜以及急流出口区右侧强辐散场的出现要早于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两大江河流量的半世纪变化与“南水北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近50余年资料研讨黄河、长江月平均流量的特征,揭示其若干演变规律。分析得出:长江中下游多年平均年流量约为黄河的20倍。初夏(6月)时,则接近50倍。黄河的大流量主要集中出现于 7~10月,这4个月平均月流量为全年的14.5%,其它8个月平均为 5.25%;长江流量自 5月起逐渐增加,5~10月平均月流量占全年的12.0%,其它各月平均为4.67%。最近50余年来,黄河中下游流量在1968年以前主要为正距平;1969-1985年基本正常;1986年起一直为负距平;加上人为因素,致使下游流量剧减迅猛,以致90年代以来连年有断流出现。长江中下游流量在1953-1955年为显著正距平;然后缓慢下降;90年代以后回升,1997年以后迅速上升,并出现几次大洪水。总之长江水源比黄河丰富且较稳定,黄河流量近10多年来则是贫瘠且多变。南水北调既是需要又有可能,尤其对解决北方春旱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00.
黄石狮子立山属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一部分,为了更广泛地在本区寻找有一定经济意义的矿产。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找出本区成矿指示性元素,为指导本区进一步找矿。研究发现,本区土壤被测12种微量元素(As、Sb、Hg、Co、Sr、Pb、Ba、Mo、Cu、Ag、Zn、Ni)在区域断裂带上或附近出现异常,异常峰值高且宽度大。从其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相关性的分析可知,As、Pb、Ag、Zn、Sb、Mo等元素是寻找本区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有效的指示性元素;而元素Sr、Ba是天青石、重晶石矿等非金属矿有效的指示性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