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2042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 研究现状 喀尔力克铜金成矿带位于东天山地区喀尔力克山一带(图1).60年代以来,先后完成了1∶20万区调、1∶ 20万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90年代,国家305项目u,揭示和深化了带内大量铜矿点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类型的认识,提出夕卡岩型、斑岩型,尤其是斑岩型为区内的主要矿化类型.从而预示该带极有可能成为新疆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又一个重要成矿带. 2 主要地质特点 2.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喀尔力克晚古生代岛弧带内.出露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体及部分奥陶系.下泥盆统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为中酸性火山岩、碎…  相似文献   
72.
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Sr同位素来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长江源区河水化学成分来自雨雪、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主要支流楚玛尔河、北麓河的主要阳离子为Na 、Ca2 和Mg2 ,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低,87Sr 86Sr为0 709180±20~0 710280±11,河水成分以蒸发岩类溶解为主。发源于唐古拉山北坡的长江源头,及其支流主要阳离子为Ca2 ,Mg2 ,Na 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楚玛尔河等河流高,87Sr 86Sr为0 708954±20~0 710455±18,表现为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为主。计算表明,长江河源区河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来自蒸发岩中Na 和Cl-,在河流水化学成分中占比例最大,长江河水中Cl-含量从河源区向下游明显逐渐减小,反应出河源区高寒干旱环境下河流蒸发岩的化学侵蚀作用较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3.
为了以新途径探索长江水量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宜昌站日流量混沌变化特性并建立了新预测模型.重点论述相空间嵌入滞时的确定.分析了传统的自相关函数法和真实矢量场法确定嵌入滞时的优劣,并提出以广义相关函数合理确定嵌入滞时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广义相关函数法是一个合理又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上源布曲盆地古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U系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2月 ,笔者在青藏铁路格尔木 -拉萨段活动断裂的野外调查中 ,在长江上源通天河沿的南西西方向 2 0km处 ,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拔河 2 1 .5m的第 3级阶地的冲积砂砾层之下 ,图 1 布曲第三级阶地及其下伏湖相沉积剖面1.粘土质粉砂  2 .粉砂  3 .细砂  4 .含小砾细砂5.粘土质细砂  6.粉砂质粘土  7.砾石8.样品位置和U系年龄 (kaB .P.)Fig.1 Buquprofileshowingthethirdterraceanditsunderlyinglucastrinedeposits发现了一套由灰…  相似文献   
75.
朱诚  张强  张芸  张之恒  沈明洁 《地理科学》2003,23(6):705-712
通过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高邮龙虬庄和海安青墩两个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剖面粒度、磁化率、孢粉以及年代学测定,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人类活动以前,该区距离海洋较远,但受海面变化影响强烈。此后,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7000—6000间的大西洋温暖湿润气候以及3700aB.P.左右期间,该区气候适宜,人类文明在这样的适宜气侯条件下得到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海安青墩遗址剖面中出现厚达1m多的自然沉积地层,粒度分析以及孢粉分析表明,这一自然沉积地层是4000aB.P.以来的海侵事件所致,正是这次海侵事件,使研究区人类文明得以衰落。  相似文献   
76.
对1979年至1988年5 ̄9月中国东部地区出现的低空急流进行了天气气候统计,得出了有关低空急流的月分布,日变化,地理分布以及低空急流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和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这些结论对了解低空急流发生发展规律及制作暴雨天气预报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7.
根据史料和器测资料重建的气温和旱涝年代序列,对长江中游近520年的气候变率,变化趋势,准周期变动和突变特性进行了诊断研究,并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较细致的讨论,分析了旱涝变化与太阳活动的联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上述基础上对未来15年气候的可以变化趋势进行了推测,在防灾减灾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8.
杨英 《热带地理》1997,17(4):315-318
本文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定位、工业结构和区域协调的性质与机制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地理教学》1997,(6):44-44
  相似文献   
80.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