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赵夏 《中国方域》2004,(1):29-29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境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这是杜甫在《秦州杂诗》中称赞的自己向往的仇池胜地。公元759年  相似文献   
112.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13.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社会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以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相似文献   
114.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相似文献   
115.
长江上游泥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此在现阶段一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建立11个泥石流预警一级站,若干个二级站,较多的三级站和广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以实现减灾防灾;一方面积极建立以泥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站,以积累经验,为今后全面开展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和范例.  相似文献   
116.
1990-05-31四川省会理县益门镇炭山沟暴发了一场典型的人为泥石流.其致死31人、失踪3人、伤29人,大量工业和民用设施被毁,给益门煤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这场泥石流主要是沟内的大量采煤弃碴等松散碎屑物质在暴雨的激发下形成的.泥石流体属粘性,容重大,作整体运动,规模大,危害范围大.  相似文献   
117.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平  洪步庭  程武学  周介铭 《地理研究》2013,32(6):1017-1024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RS、GIS技术,通过建立“干扰-响应”(D-R)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开展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研究,并深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整体处于中等偏差的状态,稳定性一般、较差及极差区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的50.09%;其中,稳定性极差区占6.63%,较差区占19.29%,一般区占24.17%,良好区占26.29%,较好区占23.62%。②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为西北强东南弱的空间分布特征,稳定性与海拔呈近似正相关关系,稳定性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0°-25°坡度区间,25°以上坡度区域稳定性较好。本研究可为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8.
近日,长江上游连降暴雨,上游干流和部分支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7月24日20时左右三峡水库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峰,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经受严峻考验。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7月24日至25日来到三峡工程和长江干堤考察汛情,指导防汛抗洪工作,看望和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军民。他强调,  相似文献   
119.
姚永慧  张百平  谭靖  韩芳 《地理研究》2009,28(6):1633-1643
长江上游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在地理、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复杂和丰富多彩,在世界山地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复杂多样的山地垂直带谱更是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山地垂直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学信息图谱和数字山地垂直带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了长江上游共50个山地垂直带谱所体现的空间规律,河源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及贵州高原的垂直带谱类型多样并各具特色,且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又具有统一的分布规律,如雪线、林线、针叶林及阔叶林等的分布界线变化规律比较符合二次曲线规律,验证了大陆尺度上山地垂直带二次曲线模式假说。另外,山地垂直带分布规律又具有尺度效应,中小尺度上地形的影响作用表现得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0.
四川与长江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源的过渡带,面积48.5万km^2,约占长江上游地区面积的一半。四川省水资源丰富,总量共计约为3489.7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