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5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媛媛  张瑞  顾江  高喆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2):2231-2243
生态福利绩效是探析自然生态与人类福利关系、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5—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尺度生态福利绩效,在识别其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探讨驱动生态福利绩效演变的因子,最后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揭示其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 ① 2005—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出“缓慢衰退→波动→快速发展”的演变特征;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总体上呈“核心—外围”态势,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交界处“中部塌陷”特征明显;③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是在技术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人口集聚、发展共享、对外开放等多因子循环累积和共同推动下形成的,存在内源转化与外源驱动双重作用路径,并且与碳排放强度密切相关。在“双碳”目标下揭示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有助于厘清自然生态与人类福利的转化机理以及生态福利绩效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可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根据2005—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4个市级区域面板数据,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跨区域比较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十大城市群分为受竞争力限制地区、推动作用不明显地区和受竞争力显著推动地区三类,并从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具体偏离情况和产业变化情况等方面对三类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相关,三类地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3.
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城市群面临新的挑战,珠三角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为必须解决的新问题。现状,将其与国内外城市群对比,提出了珠三角发展战略思路。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期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速度有所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人口红利面临枯竭;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经济全球化程度下降等;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与国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总体发展势头下降。在此背景下,应将产业技术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口政策创新、区域合作与人文引领作为新时期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4.
文章收集了428份由公共部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根据政策主体拓扑关系测度城市间的大湾区协同政策供给强度,绘制基于协同发展政策关系的大湾区空间联系格局,结果发现:1)单向惠港惠澳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政策供给方向;2)政策供给高度集中于公共服务与产业领域;3)区县及以下层级和地方专业部门尚未充分进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网络;4)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与大湾区其他主体间的政策关系与空间联系方式各异;5)大湾区城市间的政策联系在都市圈尺度内互动频密,跨都市圈政策联系相对松散。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邻域城市、邻域区县、专业部门间以及广深2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双向政策联动,统筹对港、对澳政策,使得政策供给进一步适应大湾区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5.
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群还没有形成以城市集群为支撑的有整体竞争实力的地域实体, 区 域协调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制约城市群发展的问题, 必须走整合发 展的道路, 整合发展是城市群战略的重大课题。城市群的整合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充分 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宝贵启示。整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核心理论和基本理论, 前者有竞争优 势、空间相互作用、空间发展和区域协调理论等, 后者有系统、现代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区域 创新理论等。城市群的存在、城市群的要素和城市群地区的城镇化是整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涉及 城市群存在状态的演进及其广域存在价值, 资源秉赋、整体实力、产业结构、交通通信和核心城 市, 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实践包含6 个方面的内容: 城市 竞争力整合、城市体系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城乡生态环境整合和发展的支撑平台整合。  相似文献   
3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又有利于尽快构筑一个带动湖南经济迅速成长的核心增长极,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需要制订科学的近、中、远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需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中之重,需要重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需要实行外向开放型的一体化战略,需要尽快建立权威性的综合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37.
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新理念.运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分析中原城市群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有制度的缺陷或缺失,导致城市群内部存在人口迁移受阻、经济非理性竞争、公共资源不可共享、空间一体化梗阻、一体化秩序混沌、忽视协调和共享发展等问题.因此,中原城市群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保障人口自由迁移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合作发展制度、有限的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发展规划的协调制度、协调与共享发展的组织制度,体现一体化贡献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38.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发展指数和城市协调发展度两个方面,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考察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中主要城市的城市发展质量,根据分析结果,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总体分析,并对城市进行分类研究.武汉城市圈城市发展指数平均值为50.48,城市系统协调度为0.31.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指数平均值为72.15,城市系统协调度为0.8.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发展质量要高于武汉城市圈,其中长沙、武汉、黄冈、湘潭城市发展质量较好,属于高发展水平高协调发展度类型.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空气环境质量的特点、趋势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概述了城市群效应,大气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0.
利用长株潭地区地面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MODIS火点监测资料,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对2014年10月1718日长株潭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空气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长株潭地区此次严重霾天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安徽南部和江西西北部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物,经高空偏东北气流引导输送到长株潭地区,是这次大范围烟霾天气的主要来源。长株潭地区西部高空槽区宽广,槽前西南气流较为强盛,地面受均压场控制,水平风速弱,为严重霾污染天气的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中低层逆温和大气底层湿度的增加,使污染物粒子不断累积;近地面连续静(小)风和风向的频繁转变,不利于污染物粒子的水平扩散;中下层弱的下沉气流、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累积,为此次重度霾污染天气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