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协管员是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的最前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用海信息,是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连云港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论述乡(镇)协管员产生的背景,分析乡(镇)协管员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为了增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管理力度,近年来,常德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精简、效能、就近分设、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设立中心所,集中精力抓管理、强服务,切实加强了对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23.
桥梁工程中存在形状各异的桥墩,在研究不同截面桥墩的局部冲刷特性时,桥墩尺寸的定量描述非常重要。以台阶式沉井结构为研究对象,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等效桥墩宽度计算方法,发现各类公式本质上为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桥墩平均阻水宽度。开展了台阶式沉井局部冲刷试验研究,基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类等效墩宽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Melville和Raudkivi的等效墩宽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估算考虑动床条件下台阶式沉井的平均阻水宽度;进一步收集了国内外193组台阶式沉井类结构的局部冲刷试验数据,数据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elville和Randkivi的等效墩宽计算公式能够较为准确且保守地量化大多数台阶式沉井类结构的截面非均匀性;最后基于数据集冲深墩宽比统计结果对该公式近似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正> 宁镇山脉震旦系是下扬子东部发育较完整的地区,出露于镇江孟河、埤城、仑山和南京幕府山等地(图1),东西长百余公里,组成复式背斜核部。由海相、冰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总厚大于1500m。与下伏下元古界变质岩为不整合,与上覆含Redlichia的寒武系为假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下统尧巷组(新建)、高桥组,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  相似文献   
25.
镇旬盆地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镇旬盆地金鸡岭复式向斜南北两带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分析复式向斜南北两翼的成矿条件,认为运用北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可以指导在南带及其他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6.
基于优势面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运用ANN优势断裂评价模型来研究镇扬大桥工程区区域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基于ANN找寻和评价优势断裂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7.
五镇名源考     
  相似文献   
28.
29.
评优     
《中国勘察设计》2007,(7):61-6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获得“2007SEE·TNC生态奖”;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揭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岩矿测试等资料,分析了镇泾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与成因,结合源岩热演化与储层物性反演结果,恢复了长8段油气成藏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对长8段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内部镇泾构造转折区构造变形受盆地边缘影响明显,发育复杂断裂体系,构造特征及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中生界北西向、北东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发育,平面上呈雁列式带状展布,剖面上为高陡产状且小断距错动。印支期北西向主断裂走滑明显,中、晚燕山期北东向断裂活动加强,喜山期北东东向次级断裂密度增大,并派生大量剪切裂隙。(2)长8段油藏经历了晚三叠世储集层、烃源岩层初始沉积形成,早白垩世初期少量低熟油近源充注形成岩性油藏,早白垩世末成熟油快速输导形成受断层及裂缝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晚白垩世以来早期油藏调整等4个阶段。(3)印支运动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展布范围,I类北西向走滑断裂控制了镇泾地区中生界构造格局;中、晚燕山运动加速烃源岩热演化进程,并改善储层物性,II类断裂活动,为烃类输导提供垂向通道;喜山运动使先存中生界断裂活动,控制油气调整范围及油藏差异富集;其中北东东向II类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导流性能好,是最为有效的富油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