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3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聂潇  王宗起  陈雷  陈浦浦  王刚 《岩矿测试》2019,38(5):565-574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中蕴含着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具有交代结构的黑云母进行微区成分分析,能够精细反映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情况,为解决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科学问题提供矿物学证据。本文以北大巴山平利地区蚀变粗面岩中具有再平衡结构的黑云母斑晶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探针面扫描和剖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斑晶内部为岩浆成因黑云母,边缘为"扩散-反应"过程所致的再平衡成因黑云母。斑晶边缘与内部相比,TiO_2含量由平均5.78%降至2.22%,表明在交代蚀变过程中黑云母中Ti等高场强元素被淋滤出进入流体;而CaO含量由平均0.06%升至0.14%,F含量由平均0.60%升至0.80%,指示蚀变流体内富含Ca、F等组分。本研究揭示了粗面岩中铌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Ca、F等组分在铌元素的迁移及富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福建东山苏峰山地区亲营山岩组含石榴石、黑云母和白云母。亲营山岩组原岩为泥质岩,经历了岩片俯冲、深埋挤压和逆冲3个构造-变质作用阶段,分别形成俯冲岩片(Ⅰ)、深埋挤压岩片(Ⅱ)和逆冲岩片(Ⅲ)。俯冲阶段为中温低压变质作用,深埋挤压阶段为高温中压进变质作用,逆冲阶段为高温低压退变质作用。石榴石、黑云母和白云母为主要变质矿物,均为无环带  相似文献   
73.
应用图像分析原理中的开操作特征,利用岩石薄片作为样品,进行法国Guéret花岗岩内黑云母粒径分析,得到了极为理想的效果.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只要制作某目标矿物的二值图像,即可评价体现每一矿物的粒径和分布特征,其精度取决与构成图像的像素数.该方法操作方便,成果可靠,在地学领域,尤其是在岩石结构定量分析方面,应该有很宽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74.
华南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出露有大量的斑岩侵入体,形成了许多与斑岩侵入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对九瑞矿集区与铜矿有关的武山岩体黑云母矿物进行了详细的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依据镜下岩相学特征可以将研究的黑云母分为斑晶黑云母和基质黑云母两类,两类黑云母成分上均为镁质黑云母,并且大部分斑晶黑云母受到热液蚀变的影响,已经具有蚀变黑云母的特征。黑云母Ti温度计显示斑晶黑云母的核部结晶温度平均值为744℃,边部温度平均值为742℃,基质黑云母结晶温度平均值为732℃。黑云母压力计显示斑晶黑云母的侵位深度平均值为3.3 km,基质黑云母的侵位深度平均值为2.6 km。利用黑云母成分反映出的岩浆为高氧逸度岩浆,有利于成矿。研究表明,大多数武山岩体的斑晶黑云母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其TFeO、Na_(2)O、MnO和TiO_(2)等含量显著降低。这些黑云母在成分上更可能反映的是浅部岩浆房受到来自深部的中基性岩浆注入、脱水,并诱发中酸性岩浆上侵形成斑岩的作用过程。利用黑云母成分特征,可以大致判断武山铜矿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75.
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成矿事件已引起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张宣地区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通过对张宣地区大白阳金矿成矿类型、成矿深度及剥蚀保存的探讨,为区内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章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大白阳金矿成矿温度及成矿深度进行计算,利用矿物压力计对矿区周边岩体侵位深度进行估算。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大白阳金矿成矿温度160~220℃、盐度w(NaCleq)=9%~15%,密度0.78~0.97 g/cm3、压力46.3~104.6 MPa,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体系,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盐度都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采用黑云母压力计,针对大白阳金矿周边谷嘴子、杨家营以及前坝口花岗质岩体的侵位深度进行估算,并对大白阳金矿自形成以来的剥蚀保存情况进行了探讨,估算结果显示,谷嘴子岩体(236.0 Ma)成岩深度7.02 km、杨家营岩体(138.6 Ma)成岩深度2.66 km、前坝口岩体(140.2 Ma)成岩深度3.13 km。结合前人的裂变径迹结果,认为张宣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剥蚀速率为0.022~0.029 km/Ma,剥蚀量为3 km。按照前述成矿压力46.3~104.6 MPa换算,大白阳金矿成矿深度6.93 km,剥蚀量小于矿床成矿深度,说明该矿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6.
雄村铜(金)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缘,由Ⅰ、Ⅱ、Ⅲ号矿体和多个矿化体组成。本文以Ⅰ、Ⅱ号矿体钾硅酸盐化蚀变带内的热液黑云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薄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热液黑云母的产状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雄村矿区Ⅰ号矿体黑云母类型主要为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Ⅱ号矿体黑云母类型为镁质黑云母。两个矿体黑云母都具有低Ti(TiO_2 3%)、高Al(Al_2O_315%)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MgO含量,Mg/Fe0.5,K/Na10,显示了与矿化良好的相关性。Ⅰ号矿体热液黑云母平均结晶温度470℃,氧逸度位于镍-氧化镍缓冲剂与磁铁矿-钛铁矿缓冲剂之间(NNO—HM);Ⅱ号矿体热液黑云母平均结晶温度234℃,氧逸度位于镍-氧化镍缓冲剂与铁橄榄石-石英-磁铁矿缓冲剂之间(NNO—FQM),说明Ⅰ号矿体形成于较高温、高氧逸度的热液系统,Ⅱ号矿体形成于相对较低温、低氧逸度的热液系统。此外,Ⅰ号矿体热液黑云母Ⅳ(F)值介于0.61~2.72之间,平均值1.26,Ⅳ(Cl)值介于-5.49~-4.53之间,平均值-5.03,Ⅳ(F/Cl)值介于5.63~7.89之间,平均值6.29;Ⅱ号矿体热液黑云母Ⅳ(F)值介于1.83~3.32之间,平均值2.66,Ⅳ(Cl)值介于-5.64~-4.89之间,平均值-5.31,Ⅳ(F/Cl)值介于7.14~8.68之间,平均值7.97,说明Ⅰ、Ⅱ号矿体都形成于富Cl的热液系统,且Ⅱ号矿体热液较Ⅰ号矿体更富Cl,贫F。富Cl流体易萃取流体中的Cu和Au等金属元素并以Cl的络合物形式运移,在沿构造裂隙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使得流体中金属元素络合物溶解度降低,促使硫化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7.
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对指示岩石成因与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对个旧矿集区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龙岔河斑状花岗岩、马松斑状花岗岩和神仙水等粒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质黑云母,白沙冲等粒花岗岩和老卡等粒花岗岩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龙岔河岩体、马松岩体、神仙水岩体、白沙冲岩体和老卡岩体的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79.57~711.46℃,632.83~711.55℃,572.23~661.61℃,450~620℃和500~708℃。各个岩体的固结压力分别为123.30~155.09 MPa,147.92~258.66 MPa,291.81~361.64 MPa,321.21~489.08 MPa和338.19~469.73 MPa,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属中深成相。相比于其它岩体,神仙水岩体和白沙冲岩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w(FeO~T)(18.58%~26.91%)、氧化系数(0.390~0.123)和镁质率(0.05~0.54)等特征,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既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也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w(MgO)(0.57%~9.27%)表明其岩浆源区有壳幔混源的特点。低氧逸度和高温的花岗质岩浆有利于晚期分异的流体形成锡矿化,马松岩体和老卡岩体与Sn成矿更密切。  相似文献   
78.
沙拉哈达钨矿区处于内蒙地轴北缘和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交接处.矿化主要分布在安山玢岩内,矿体主要由含矿石英脉组成,矿脉中普遍含黑钨矿、白钨矿、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与钨矿有关的侵人岩体主要是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以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为主.该矿床属高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9.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及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是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组成及成矿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学者已从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认识仍不太清楚。黑云母是中酸性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也是指示成矿可能性的重要矿物之一。因此,本文对秦岭该期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开展研究,为解决该问题探索新途径。对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成分和形成物理条件存在系统差异,揭示其岩浆物源有别,进而制约了其成矿种类特征。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的成分和形成条件变化范围小,以MgO(8%~13%)、TiO2(3%~5%)和Cl(0.02%~0.6%)含量较高,F(0.2%~0.4%)含量较低,以及较高的氧逸度(logfO2值为-16.96~-14.62)和温度(682~771℃)为特征;而南秦岭的成分和形成条件总体变化范围较大,具有MgO(3%~15%)、TiO2(2%~4.5%)、Cl(0.01%~0.18%)含量较低,F(...  相似文献   
80.
叶茂  赵赫  赵沔  舒珣  张若曦  杨水源 《岩石学报》2017,33(3):896-906
灵山花岗岩体在平面上为一环状分布的侵入体,中心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外围为黑云母花岗岩。在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布有大量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是大多数中酸性火成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镁铁质矿物,它能很好地反映寄主岩浆的属性和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本文对这两种花岗岩及镁铁质微粒包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化学组成研究,探讨灵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成岩条件和岩浆的混合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花岗岩体的黑云母具有不同化学成分,而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则变化较大。三种黑云母均在低氧逸度条件下晶出。两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富Fe贫Mg,属于铁质黑云母,含铁系数[(Fe~(3+)+Fe~(2+))/(Fe~(3+)+Fe~(2+)+Mg~(2+))]分别为0.65~0.70,0.72~0.78,FeOT/MgO均接近7.04。MF值[2×Mg/(Fe~(2+)+Mg+Mn)]分别为0.64~0.76和0.48~0.60,指示两种花岗岩的物质来源都是以壳源为主。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黑云母的MF值变化范围比较大,为0.63~1.06,为铁质黑云母到镁质黑云母,暗示包体岩浆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部分黑云母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条件相似,而部分则有明显差异,推测是由于基性的镁铁质包体岩浆注入到酸性的花岗岩浆是一个连续多阶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