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20篇 |
免费 | 2175篇 |
国内免费 | 43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9篇 |
大气科学 | 757篇 |
地球物理 | 372篇 |
地质学 | 16257篇 |
海洋学 | 415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979篇 |
自然地理 | 3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479篇 |
2022年 | 514篇 |
2021年 | 546篇 |
2020年 | 478篇 |
2019年 | 486篇 |
2018年 | 376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607篇 |
2014年 | 844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790篇 |
2011年 | 871篇 |
2010年 | 662篇 |
2009年 | 584篇 |
2008年 | 506篇 |
2007年 | 515篇 |
2006年 | 546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550篇 |
2002年 | 592篇 |
2001年 | 644篇 |
2000年 | 579篇 |
1999年 | 609篇 |
1998年 | 663篇 |
1997年 | 553篇 |
1996年 | 547篇 |
1995年 | 532篇 |
1994年 | 420篇 |
1993年 | 352篇 |
1992年 | 514篇 |
1991年 | 462篇 |
1990年 | 378篇 |
1989年 | 250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末次冰期之后 ,海平面在融水脉动 (MWP)1a期间急剧上升 (<2 90~ 50 0a上升了 1 3 5~2 4m)。伴随波令暖期 ,北半球的大气温度在末次冰消期的几十年中至少上升了 5℃ ,MWP1a表示过去 2 5ka中地球气候历史中的最剧烈事件 ,其精确年代的确定对于理解末次冰消期中出现的海洋学、冰川学和气候学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 ,科学家对MWP 1a的绝对年龄和它与波令暖期的关系仍然争论不休。按照Bard等 (1 996)提供的已被广泛接受的年代学和相关性 ,1 4ka左右的MWP 1a对应着老仙女木时期 ,即波令暖期之后的第 1个大的寒冷事件 ,这暗示着由于淡水的… 相似文献
112.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其成矿热液来源、物质来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碱交代及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铀源体中的晶质铀矿及富铀矿物在深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被氧化而进入成矿热液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大量幔源F和放射性衰变诱发产生的氧及碱交代溶蚀作用,热液中的大部分U6 主要被S2-和Fe2 等还原剂在浅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还原成矿;给出了一种较简易的物质来源定量方法和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3.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BIF铁矿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8,他引:11
研究表明,BIF铁矿在华北克拉通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大规模BIF铁矿主要发育在绿岩带分布区的鞍山-本溪、冀东、霍邱-舞阳、五台、鲁西和固阳等地;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的BIF形成于古太古代,最年轻BIF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但BIF铁矿的峰期为新太古代晚期(2.52 ~2.56Ga);BIF铁矿类型可划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比利尔湖型两类,但华北以晚太古代绿岩带中的阿尔戈马型为主,仅吕梁的古元古代袁家村铁矿具典型苏比利尔湖型铁矿特征.根据BIF在绿岩带序列中的产出部位和岩石组合关系,可将华北BIF划分为:1)斜长角闪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组合;2)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3)黑云变粒岩(夹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4)黑云变粒岩-绢云绿泥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5)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组合等5种类型.华北克拉通BIF形成时代与早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2.5~2.6Ga),但与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的峰期(2.7~2.9Ga)有一定偏差,其原因可能与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十分强烈有关.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大多形成于岛弧环境,但局部地区(如固阳)BIF铁矿可能形成于深部有地幔柱叠加的岛弧环境.华北克拉通BIF富矿主要有三种类型:原始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和古风化壳等,但总体不发育富铁矿,国外发育的风化壳型富铁在我国甚为少见.本文认为在探讨BIF铁矿类型时,需要从绿岩带发育序列进行综合判别.阿尔戈马型铁矿一般产于克拉通基底(绿岩带)环境,苏比利尔湖型铁矿一般形成于稳定克拉通上的海相沉积盆地或被动大陆边缘.华北克拉通BIF铁矿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IF铁矿无Ce负异常且Fe同位素为正值,从而暗示铁矿沉淀的环境为低氧或缺氧环境,而铕正异常可能指示BIFs为热水沉积成因,其机制可能为海水对流循环从新生镁铁质-超镁铁质洋壳中淋滤出F(e)和Si等元素,在海底排泄沉淀成矿,而条带状构造的形成可能归咎于成矿流体的脉动式喷溢.但对于BIF铁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和机制、富铁矿成因、华北克拉通不发育苏比利尔湖型铁矿的原因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4.
乐德矿带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华—德兴矿带是指江西省内呈NE走向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带内有丰富的Cu、Pb、Zn、Au、Ag等矿产资源,其中铜储量约占我国总储量的17.5%。 矿带位于扬子地台南缘关帽山地背斜内,广泛发育中元古代双桥山下亚群和轴向呈EW向或NE向的线状基底褶皱。矿带两侧为断层或地块。矿带内有许多韧性剪切带和燕山期中酸性火成岩,呈NE向分布。 矿带有5个矿田,15个矿床,划分为两个成矿系。是根据其成矿控制因素,矿床物质组分,REE含量,S、Pb、O等稳定同位素,以及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和Co/Ni比值。两个成矿系为:(1)Cu-Pb-Zn-Ag(Au);(2)Au。矿系(1)呈简单的水平分带,矿化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而矿系(2)的矿化则与韧性剪切带和晚期断层作用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15.
新疆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新疆西北部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是产于海西期岛弧型钙碱性火山岩中的火山晚期热液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阶段(Ⅰ)包裹体为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396℃,盐度为5.86~8.41wt%NaCl;主成矿阶段(Ⅱ、Ⅲ)为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9~276℃(Ⅱ)、119~198℃(Ⅲ),盐度分别为5.11~7.86wt%NaCl(Ⅱ)、2.74~6.17wt%NaCl(Ⅲ)。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测定采用分阶段法,有效地排除了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成分的影响,准确地测出了成矿阶段(Ⅰ)和主成矿阶段(Ⅱ、Ⅲ)包裹体的成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具Na^ -H^--Cl^--H2O型中低温、低盐特征,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的形式迁移,金矿化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为-83.97~-89.07‰,氧同位素组成为1.8~3.2‰,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流体混合及水-岩反应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斑岩铜矿是指与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侵入岩伴生,蚀变与矿化受流体、构造控制且分带明显,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低品位、大储量的铜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大地构造背景对斑岩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陆缘弧环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国内形成于大陆环境的斑岩铜矿与大洋板块俯冲、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甚至是在陆内环境。相比之下,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与共性。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关于构造背景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几个重要进展,对比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浆、蚀变矿化、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对斑岩型矿床的成因与找矿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华安玉又名九龙璧,即色彩鲜艳具条带状构造的(绿帘石)透辉石长英质角岩,其形成主要受地层、构造及侵入岩等因素的控制。从华安玉矿的成因人手,对华安玉矿的成矿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