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于2018年4月,在辽河口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油田区芦苇盐沼、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滩涂和稻田中,设置采样点,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铁和锰元素含量,研究辽河口湿地土壤中铁和锰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口天然芦苇盐沼、油田区芦苇盐沼、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滩涂和稻田的24个采样点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质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1.82 g/kg和624.5 mg/kg;油田区芦苇盐沼、天然芦苇盐沼和稻田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较大,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和滩涂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较小;辽河口湿地0~1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全磷含量的影响;10~2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总有机碳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20~3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3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锰元素含量主要受全磷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This is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to evaluate change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xposure of young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 (MMT) into Australia in 2000. The cohort includes 57 females and 56 males; age range of 0.29 to 3.9 years. Samples are collected every 6 months from children in residences located at varying distances from major traffic thoroughfares in Sydney. Environmental samples: air, house and day care dustfall, soil, dust sweepings and gasoline. Samples from children: blood, urine, handwipes prior to and after playing outdoors, and a 6-day duplicate diet. All samples are analyzed for a suite of 20 elements using ICP-M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hree 6-month sampling periods for Pb and Mn. For dustfall accumul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ver the 3 sampling periods (time) for Pb or Mn,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exposure' (traffic volume and proximity to the road) and Pb but not Mn. For handwipes, Pb and Mn in wipes taken from children after playing outdoors were usually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or wipes taken prior to play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Pb or Mn in handwipes with traffic exposure. Dustfall accumulation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Pb in the handwipes, and dust sweepings wer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Mn in handwipes.  相似文献   
103.
摩天岭锰成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缘".笔者通过对摩天岭锰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锰矿受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前震旦系碧口群第四亚群是区内主要的含锰地层.并指出了成矿带南段两河口-黎家营、西南段石滚坝-青木川地段是勘查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04.
在室温和77K条件下测定了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锰方解石和菱锰矿中Mn^2+的阴极发光发射谱和光激发谱。根据激发谱计算了配位场参数以反映被Mn^2+占据的金属离子晶格的大小。光激发谱技术可以分别确定白云石中Mg和Ca格点上Mn^2+的吸收分布。通过简单的模式阐明和讨论了白云石中Mg和Ca格点之间Mn^2+分布变化的规律。结论表明,白云石中Mn^2+的分布能够很好地提供关于形成条件及后来蚀变情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本文研究了PAN-S与锰的显色反应。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8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10 ̄4L·mol ̄(-1)·cm ̄(-1),锰量在0─1.6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水和河泥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简略介绍了泥浆反循环工艺的原理,及其反循环工艺在非开挖水平定向穿越施工时,钻孔清渣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与其Fe,Mn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黄思静 《矿物岩石》1992,12(4):74-79
根据不同地区和时代84件碳酸盐样品的阴极发光和Fe,Mn元素分析,在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和实验条件下,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阴极发光性与其Fe,Mn含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n<40μg/g(ppm)时,其阴极发光性主要受Mn的绝对含量控制,当Mn<20μg/g时,不具阴极发光;Fe>5000μg/g时,其阴极发光性与Fe的绝对含关系更为密切,当Fe>10000μg/g时,不具阴极发光;Mn>40μg/g,Fe<5000μg/g时,其阴极发光性受Fe/Mn比值的显著控制,此时当Fe/Mn<7时,具强的阴极发光,30>Fe/Mn>7时,具中等强度的阴极发光,Fe/Mn>30时,具弱的阴极发光。两个热液碳酸岩中单晶白云石样品的阴极发光性和稀土元素含量间的关系说明,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可能还与某些稀土元素的存在有关,它们可能是某些样品具低激活电压和长发光余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湘中奥陶纪沉积锰矿带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桃江县、宁乡县境内,呈近EW向展布,矿带内锰矿以质量好而著称。该成矿带的成锰沉积盆地受控于加里东期张性断裂系统,为一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组NW向同沉积断裂,形成了一系列断陷槽,控制了沉积岩相的分布。锰矿主要产于盆地中心亚相的黑色页岩夹碳酸锰矿微相内。据矿带中锰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笔者认为,该锰矿属于热水沉积成因。综合对比表明,该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值得注意的资源潜力,有可能发展为大型锰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