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1篇 |
免费 | 694篇 |
国内免费 | 4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6篇 |
大气科学 | 729篇 |
地球物理 | 289篇 |
地质学 | 1013篇 |
海洋学 | 357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81篇 |
自然地理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永嘉县乌牛镇2.05KM^2地籍测绘采用部分解析法机助成图,该项地籍测绘工作是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测系承担,这项工作是在永嘉县规划局测量队施测的1:500地形图和测图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细部测量是采用极坐标法测定街区外用和街区内部明显的界址点坐标,根据权属调查中勘丈的距离和1:500地形二底图, 相似文献
242.
目前已有的对象级变化检测方法中的像斑对象特征提取算法大多只提取单波段的特征,无法对彩色影像有直观整体的描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彩色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对分割后得到的像斑统计颜色直方图,计算其推土机距离作为光谱特征差异量,另外通过像斑的彩色图像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熵统计量,对应像斑间熵差值作为纹理特征差异量;最后结合在彩色空间计算的两种差异量构造差异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将差异影像中的像斑分为变化与不变化两类别。选择江苏省苏州地区资源三号影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高分辨率彩色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243.
244.
电子级多晶硅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要求较高,其生产工艺、后处理工艺比较严格。电子级多晶硅料在破碎处理中难免会造成二次金属引入的问题,因此对破碎后的电子级多晶硅料进行清洗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电子级多晶硅料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清洗工艺、清洗剂选择、清洗设备材质及环境洁净度和人为操作因素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45.
利用复合光谱纹理特征进行城市边缘区不透水层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活跃的地区,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错综复杂、异质强的特征,对该地区不透水层的遥感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引用扩展支撑向量机(extend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ESVM)的软硬分类方法,结合光谱和纹理特征变化,对正在发生快速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边缘区的不透水层进行了提取。本文提出的方法将纹理变化作为有效信息表示城市边缘区的变异,并结合软硬分类方法的特征进行了不透水层纯净、混合像元的识别。研究区城市边缘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将纹理特征作为描述不透水层的空间特征指数能够将纯净、混合像元的识别效率提高10%,整体分类精度提高1%~5%,优于传统的软分类、硬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46.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一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247.
248.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