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3篇 |
免费 | 985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480篇 |
地质学 | 336篇 |
海洋学 | 55篇 |
综合类 | 158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40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8篇 |
1986年 | 1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1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邓明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Z1):98-100
选取新疆测震台网17个宽频带数字台站记录仪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2019-12-05拜城MS4.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走向302°、倾角36°、滑动角124°,节面Ⅱ走向83°、倾角61°、滑动角68°,最佳深度解为18 km。同时,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8-11以来与该事件震中相近的5次MS≥3.0地震,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Ⅰ为断层错动面,断层类型为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62.
依据随州三里岗ML4.7地震序列的地震监测和宏观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对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及地震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使地震资料准确可靠,对混淆在序列中的爆破波形与地震波形进行了鉴别和剔除。结合这些基础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随州地震序列在成因上与该地区存在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但主发震构造是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63.
利用sPn震相计算九江-瑞昌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震震相sPn与Pn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应用此方法,计算了发生在九江-瑞昌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利用区域台网sPn-Pn的到时差确定地震震源深度较为可信.根据华南地区速度模型,建立了九江-瑞昌地区sPn与Pn到时差与震源深度便查表. 相似文献
64.
65.
66.
呼图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运用CAP方法测定呼图壁地区2010-01-15~2017-01-02共50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早期23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研究区时空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应力结构类型表现为逆断型,整个区域主压应力P轴近NNE向且倾角较小,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应力场以NNE向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从空间上看,东部的水平挤压作用更为显著;从时间上看,2010~2016年受到更为显著的NNE向应力场控制,反映了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但没有改变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向的总体特征,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可能主要受一种较稳定的NNE向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67.
2014-03-27、30湖北秭归4.5、4.7级地震前,震中区附近发生过多次微小地震活动。双差精定位显示,这些小震集中分布在仙女山断裂北段西边次级小断裂附近(区域一)和北端端部(区域二)。结合近场地震波谱分析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认为,区域一的微小震主要为浅表塌陷事件,区域二的多数为构造地震事件。将区域二15次ML1.2以上事件震源机制解参数统计结果与该地区3次4级以上主震震源机制比较显示,两者的节面走向均为NNW和NE,力轴(P轴和T轴)的方位与倾角也基本一致,总体上均与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反映了两者受力方式具有一致性,但两者的破裂滑动方式有差异,可能与仙女山断裂受库水作用活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8.
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的影响,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与襄樊-广济构造带同属于扬子板块西部和北部边缘,是扬子板块逆冲插入青藏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之下形成的。历史强震统计结果表明,四川中西部及周边强震活动对湖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影响明显,且对应率较高。汶川地震后3年内,湖北及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同时也指出,近几年湖北及周边的地震活动是汶川地震前期东部地区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9.
吕俊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Z1):45-48
对2010年6月22日宁夏永宁M4.9地震震中距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二者的到时差计算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并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0.
可控震源地震扫描信号易被地下介质吸收并形成高频部分衰减,降低对地下地质体的分辨能力.分析地震信号扫描方式,研究非线性扫描信号特性及其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的地震相关子波信号影像中的作用,利用正演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非线性扫描信号在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地震分辨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线性扫描通过控制高频能量信号的时间分配,提高激发信号的高频成分,选择合适的非线性扫描信号类型和激发能量,能够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该研究结果对实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