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83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南麻栗坡新寨锡矿物化探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尧 《云南地质》2002,21(1):72-82
新寨矿是物化探扫面发现的大型石硫化物矽卡岩型矿床,高磁,高激电率,低电阻率异常,原生晕Sn,W,Cu,Zn,As,B,Ag,Cd,Be,Bi,In,F(Mo,Ge,Co)等元素异常,次生晕Sn,Cu,Zn,As,B等异常,总结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对滇东南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李良云 《云南地质》2002,21(3):316-321
个旧东区为矿生产的主要基地。随着矿床开采水平不断下降,开采技术条件变得十分复杂,本文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对矿区、矿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矿区地下水的运动、迁移、富集规律,对进一步开展矿区地下水水文地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已知的100号矿体的成矿温度及成矿压力,并结合矿体的矿物组合推算出100号矿体是在相对低硫,氧和二氧化碳逸度,溶液为酸性至弱碱性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4.
锡氢化物是锡的重要迁移形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氢物的形成条件和物理学特征。在岩浆和热液中,氢化物,合金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氢化物,合金氢化物被氧化成氧化物,合金矿物,或与硫,硫化氢作用形成的硫化矿物。  相似文献   
105.
化探样品中微量硼和锡的光谱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6.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隐伏矿田的成矿机理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忠  毕华 《江西地质》1992,6(3):210-216
  相似文献   
107.
唐良栋 《云南地质》1992,11(3):283-288
来利山矿床是滇西矿带西亚带的一种主要的矿床类型。本文根据该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成分、矿石矿物微量元素、成矿溶液成分等方面所反映出矿化与黄铁矿化间的密切关系,认为该矿床虽有两种类型—多金属硫化物云英岩型和石-石英黄铁矿型,前者见于已有资料和文献,而主体部分则应属于后者,即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石-硫化物型大类的石-石英黄铁矿亚型。  相似文献   
108.
个旧锡矿成矿模式商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彭张翔 《云南地质》1992,11(4):362-368
个旧矿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矿之一,其成矿模式常被一些学者引用。笔者近年来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注意到,这类成矿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总结、再现了成矿规律方面的认识,但亦有一些重大地质课题值得探讨。笔者企盼通过讨论,能促进该矿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的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利用传统构造地质学中小构造要素统计方法,从空间上恢复并确定了芒场-多金属矿田内印支早期北北西向芒场复背斜和燕山晚期北北东向褶皱;利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给出了两期褶皱的叠加部位及其控矿模型。根据叠加褶皱具等距性控矿特点,笔者预测了已知矿床外围的两个未知矿点,经野外验证和工程揭露表明,上述矿点均见有锑、银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