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4篇 |
免费 | 832篇 |
国内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178篇 |
地质学 | 2505篇 |
海洋学 | 30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4年 | 4篇 |
192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和低温休克等方法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6.0~28.0℃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3、0.5、0.7和1.0mg/dm^3,在受精后15min,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5%、37.5%、68.0%、66.6%和81.0%,其中0.5~1.0mg/dm^3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对改变倍性最有效。高温休克选用31.0、33.0、35.0和37.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达46.7%(33.0℃,处理15min)。低温休克选用6.0、8.0、10.0和12.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40.7%(10.0℃,处理20mi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倍体诱导率增高、但孵化率下降,畸型率上升。用高温休克处理的实验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作者认为,在商业性生产中,温度休克是诱导扇贝三倍体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就细胞松驰素B与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2.
在文献「1-7」基础上产超前锚杆预同理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及力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对超前锚杆预支护结构的支护机理、力学机制、及其上部碎块体的应力场、超前锚杆受力状态和巷道顶板的在拱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3.
2019年3月莆田近岸海域海带尾部烂孔后逐渐向根部蔓延,孔洞相连后海带脱落,时空规律为先南后北逐渐发病,共涉及养殖面积约7 km2,给莆田近岸海带养殖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初步研究分析了海带大规模烂孔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盐度持续较低,连续阴天光照不足,环境变化超出了细胞生理承受能力从而造成海带烂孔。此次诊断,对渔业生产及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在渔业上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4.
165.
166.
华贵栉孔扇贝两种壳色群体生长和消化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贵栉孔扇贝桔黄和紫褐壳色个体为亲本建立两个壳色群体,从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几方面进行生长比较,并对两个群体做了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比较。结果表明:桔黄壳色群体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和平均体重显著大于紫褐壳色群体(P<0.05)。在24℃、27℃、30℃和33℃条件下,桔黄壳色群体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紫褐壳色群体(P<0.05);不同壳色群体生长与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7.
168.
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养殖的栉孔扇贝进行了较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栉孔扇贝养殖集中海区长岛县亚美扇贝养殖场为定点调查和样品采集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栉孔扇贝各养殖期的死亡率和可疑病原生物检测,同时对pH、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环境理化因子进行连续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在养殖初期幼贝阶段死亡率较低,随后死亡率逐渐升高,至8月24日月死亡率达最高点71%.9月份以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至10月份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对环境理化因子的调查显示,pH、溶解氧、盐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与扇贝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温度变化与死亡率似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高温(月平均23℃以上)可能是养殖栉孔扇贝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通过对可疑致病性生物因子的调查研究及病理学观察表明,栉孔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其中原核微生物类立克次体(RLO)在养殖过程各生长阶段均可检出,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扇贝死亡率呈现一致的趋势.在病原病理检测中,发现RLO的大量感染与组织细胞严重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在病原生物检测过程中,除RLO以外还发现有类枝原体原核生物(MLO)和类病毒(VLP)寄生.RLO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说明RLO是栉孔扇贝重要的病原菌.结合感染率和死亡率、感染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以及感染实验的结果分析,认为类立克次体(RLO)可能是栉孔扇贝养殖过程中大量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