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66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124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升天坪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雪峰山地区,是湘西地区产于陡山沱组的中型锌矿床。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对主成 矿期闪锌矿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90 Ma,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为0.71235。该等时线年龄代 表了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说明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为晚寒武世,成矿作用发生于加里东中期。成矿作用时代与闪锌 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反映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由基底岩石(板溪群) 和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共同提供。结合矿床地质 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周边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为热液成矿提供了构造驱动力,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对升 天坪锌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升天坪锌矿床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52.
浙东南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87±1)Ma[锶初始值I(Sr)=0.713 36],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温度为114.4~325.8℃,集中于170.2~227.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52.8‰~-64.9‰,δ(18O)为-3.85‰~-7.27‰,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为+3.14‰~+4.19‰,表现为岩浆硫特征。辉钼矿Re的质量分数为15.05×10-6~37.65×10-6,与其他钼矿床中辉钼矿Re质量分数的对比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以上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床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53.
震旦系灯影组核形石白云岩作为典型的前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我国古老深层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之一.核形石成因模式的研究,对研究古水体、恢复古环境及其成储模式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核形石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将灯影组核形石分为6类,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四川盆地北缘核形石分布特征和沉积过程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灯影组二段核形石发育于潮下带-潮间坪环境下,水动力和微生物条件的差异影响着微生物生长、自身钙化作用、微生物膜粘结和捕获作用、化学沉淀作用4种核形石纹层形成机理;进一步体现在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核形石纹层发育厚度、形态特征和伴生岩石类型,而微生物活动习性控制影响着核形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异特征:贫藻纹层较富藻纹层有较高的Fe/Mn比、实体藻较非实体藻有较高Cu/Zn比,纹层稀土元素富集度一般低于核心.综上所述,灯二段核形石的形成存在4种机理,且它们被海平面变化下的微生物和水动力条件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854.
从雷电的基本特性及雷电对石油气、库的危害分析入手,介绍了防雷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采取合理、安全可靠的措施来防止油库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5.
通过对个旧斧石晶体的微形貌、化学成分及生成条件的研究认为,个旧产出的斧石种类属于铁斧石,它是在fo_2=10~(-21)—10~(-31),中偏高温溶液中生成的.应用晶体人工生成的研完成果表明:斧石晶体表面台阶是溶液中的溶质通过体扩散形成的;而不同密度台阶的叠置则反映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6.
富钛尼日利亚石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泥盆系上统灰岩外接触带的大理岩中,呈六方板状,浅黄到棕黄色,(0001)解理完全,D=4.1,Hv=1280kg/mm~2(荷重50g),弱多色性,低重折率,No>Ne>1.78,一轴(一)。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晶胞参数:α=5.7004,c=13.8699,V=390.33~3。探针成分多点分析平均含量:TiO_26.205、SiO_20.191、MgO5.525、MnO1.134、SnO_217.585、Al_2O_358.491、FeO5.021、CaO0.161、ZnO5.619。Kα特征X射线图象表明,钛在矿物中呈均匀分布,与锡成类质同象存在。富钛尼日利亚石是尼日利亚石的新变种。是在富Ti、Sn、高Zn、Al的岩浆期后热液中形成。  相似文献   
857.
中国南部奥陶—志留纪笔石页岩相类型及其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志明  全秋琦 《地球科学》1992,17(3):261-269
  相似文献   
858.
藏北申扎地区永珠组中上部发现了Neognathodus牙形石动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Neognathodus cf.symmetricus-N.cf.asymmetricus组合、Neognathodus medadultimus-N.medexultimus-N.roundyi组合、Rhachistognathus sp.A-Neognathodus ultimussp.nov.组合。上述牙形石动物群指示永珠组中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阶中期—莫斯科阶晚期。该牙形石动物群与俄罗斯地台区、北美地区和华南地区比较,显示出低分异度和低丰度的特点,表明该地区当时的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利于牙形石生长,可能是当时该地区处于南半球中高纬度附近、水体温度偏冷所致。  相似文献   
859.
吴俊  冯庆来 《中国科学D辑》2008,38(12):1543-1552
从广西西南部东攀、柳桥和蒎蓖三条剖面中,发现了保存精美、种类丰富的放射虫动物群.其中属于阿尔拜虫属(Albaillella)和新阿尔拜虫属(Neoalbaillella)放射虫共计16个种,包括7个未定种.根据这些放射虫的地层分布,建立了两个放射虫化石带,从下至上为:Albaillella triangularis带和Albaillella yaoi带.基于共生的牙形石化石,将放射虫带与牙形石带作了对比,发现Albaillella triangularis带和Albaillella yaoi带分别可以与牙形石Neogondolella postwangi带和Neogondolella yini带对比.  相似文献   
860.
对于黄土高原粉尘物质的来源以及沙漠和河流对粉尘的贡献,仍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研究以毛乌素东神木市石峁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风成粉尘堆积和河流沉积物展开源区分析,并使用逆蒙特卡罗模型进行物源的定量计算。结果显示,粒径分布和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石峁黄土为典型风成沉积。其粗颗粒碎屑锆石(>40 μm)年龄峰值集中在190~300 Ma、300~600 Ma、1700~1900 Ma和2300~2600 Ma,年龄谱显示近源(局地基岩碎屑)、中源(黄河河沙)和远源(阿拉善地区沙漠)均有贡献; 定量计算表明,三者分别贡献71%、21%和8%的风成粗颗粒。中、近源中,黄河及其支流侵蚀基岩后搬运沉积的漫滩物质成为粉尘输移的中转站,为黄土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源。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石峁剖面河流沉积物及其上覆的黄土物质分别形成于倒数第2次冰消期和末次冰消期,两者之间的沉积间断可能指示了末次冰期至冰消期的侵蚀事件,导致了河滩物质暴露,从而形成了潜在的局地尘源。这些结果表明,包括黄河干支流在内的河流系统对黄土粉尘有重要的物源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